另外,原徐州军因伤致残的,年龄较大的退出各大集团军后,由董昭统一安排,或进入民兵组织当教官,或进入新成立的各城治安军,维护当地治安。
所有耕种的农民青壮,必须参民兵组织。民兵须一月操练五日。成绩突出者有优先招入各集团军的资格。
徐州众文武和献帝刘协多次协商,已基本确定了新汉政权的都城定在邺城。不得不说,刘协确有一定的帝王之威,居然招降了西凉猛将庞德,庞令明及冀州智将朱然。
众人建议,以庞德为主将,朱然为副将,建立一支直属于朝廷的军队,人员定为人,和陶响的亲卫营人数大致相当。
第三个议题,定都邺城,已是徐州上下的共识了。只是徐州书院的选址,大家争论了好一会儿。赞同选址邺城和徐州两处的人员各半,最后还是陶响一锤定音,书院应该有包容和开放的格局,更应该以专注学问为出发点,所以该远离政治。当然军事学院除外。故书院的选址就定在徐州彭城。
院长的人选倒是没有太多的争议。蔡邕,蔡大家成为了院长的不二人选。大儒郑玄,管宁,程秉,孔融等俱为教习。陶响又以学以致用为由,当增强构造,术算,医学等科目,教习可随时增聘,包括陶响,陈登,华陀等人俱可临时聘为教习。学生来源由徐州世家大户,徐州军政人员子弟,平民百姓子弟各占三分之一。食宿皆由政府负责。读满五年毕业后,成绩优秀者优先录取为徐州各级官员。
同时,在彭城葫芦谷内,建立一所军事学院。陶响亲自命名为“徐州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学生来源以徐州军子弟为主。世家大族,平民百姓中的有志少年,身家清白者也可入读。陶响亲自担任校长。田丰为副校长。常务副校长为陈登。各级将领择优为教习。当然,征北将军府所有幕僚也俱为教习。教习兼职,全职皆有。学生食宿费用俱免,且每年夏,冬的服装由政府统一订购。学制暂定为三年。
在徐州书院,徐州军校成立到学生成才的三到五年之内,在郡一级城市设立招贤馆。招揽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和饱学之士。招贤令由崔琰起草,陶响确认后下发各州各郡。
征北将军府的幕僚会议,历时十五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光解决了徐州急待解决的三个议题,而且,作为一个民主会议,虽然是在极小范围内试点成功,但它的意义,好比星火燎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重大的指引和示范作用。
后世的史学家,把这次民主会议,提到了开创了民主新风的高度,让陶响始料未及。
会议完毕,陶响第一时间,便是赶去献帝刘协处,将会议的内容,一一向刘协讲解。陶响没有刻意的表现出对刘协格外的尊重,甚至是一些繁文缛节般的礼节,也故意忽略,只是以老朋友般,兄长般的语气同刘协交谈。反而让刘协感到陶响内心的真诚。
献帝刘协,虽刚满二十岁。但历经何进,董卓,王允,李榷,郭泛等权臣挟迫,屡次三番,身临绝境。对繁文缛节般的礼节等表面功夫深入骨髓般的痛恨。相反,对陶响兄长般的亲情和老朋友般的友情倍感温暖。
陶响不厌其烦,对本次会议的决定和一些深远意义用大白话的方式一一阐释,刘协心怀感激,从未有人站在和他一样的高度和角度去分析问题,帮他释疑解惑。有的尽是挟迫与利用。太聪明的人往往生活在痛苦中,刘协的前半生便是如此。
其实,仅从帝王的资质上讲,刘协绝对胜过历史上大多数的帝王。这点从刘协六岁便敢喝骂董卓,护卫当帝王的哥哥刘辩便可看出来。也是在这一点上,董卓阅人的目光之准,不由得不让人佩服。奈何生不逢时,父辈,祖辈在帝王的位置上,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欠账太多。多到刘协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偿还。遇到对权势,名利极其淡泊的陶响后,刘协忽然间感到,陶响或许是那个能够帮他还清父辈,祖辈欠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