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默默点头,心中隐隐敬佩朱高煴的冷静,自己身在朝中,早已感到局势愈发危险。
大臣们的态度因汉王手中的兵权而不断向汉王倾斜,若不加以遏制,恐怕再过几年朝中大半官员都将倾向汉王。这对朱高炽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杨士奇忍不住再度发问:“殿下,如此一来,汉王将逐步蚕食太子的势力,太子殿下该如何应对?”
朱高煴轻轻笑道:
“大人尽管放心,这点虚势不过是一时之事。父皇迟迟不表态,就是要看看朝中谁是真心辅佐朱家,
谁是投机之徒。大哥从来宽仁待人,对朝中重臣皆有敬重之心。而我料得,等父皇回来,一切权力将回归于太子殿下手中。到那时,汉王党羽无根,朝中的那些浮萍之徒自然也会倒戈。”
杨士奇一愣,惊讶于朱高煴的清晰剖析,也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朝臣一样,竟被汉王的锋芒所惑。
朱高煴见状继续说道:“汉王势力虽看似庞大,但真正跟随他的人少之又少,朝中人心未定,无论是兵权还是民心,
皆为父皇手中掌控。汉王只不过是凭借这点兵权才得以拉拢百官,但此事不过是朝中人一时不明而已。”
杨士奇默默点头,忽而问道:“可是殿下,若汉王真得到了太子的位子,那朝局又当如何呢?”
“若汉王争得太子位,那大明江山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朱高煴面色一沉,语气中带着几分决绝。随即他淡然一笑,目光柔和地看向杨士奇,
“我朱家皇位之争,虽是兄弟间的事,但也是社稷之重。大哥虽宽厚,守城保民却不在话下;
而汉王,若是一心争位,恐怕江山早晚毁于他的急功近利。”
两人沉默片刻,仿佛都在思索着大明的未来。杨士奇忽而问道:“殿下,可汉王一旦加紧攻势,太子殿下如何应对?”
朱高煴冷冷一笑,微微摇头:
“太子殿下并不需要应对,父皇早已看得透彻。大哥之所以被立为太子,乃因其才德而非其他。
汉王不过是急功近利之人,如何能胜过大哥宽厚的仁德?
父皇看似让汉王监国,实则只为借他之手筹集军饷,以缓解朝廷的财政窘境。待军饷筹足,朝局稳定,父皇自然会收回汉王的权力,届时汉王再无从左右局势。”
杨士奇这才明白,朱棣让汉王监国并非偏爱,而是有意借势。他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低声道:“若真如此,太子殿下倒是稳如泰山,汉王再谋划,恐怕也难成大事。”
朱高煴点头,继续分析道:“正是如此。父皇一向精明,容忍汉王只不过是利用他的威势震慑百官,稍显偏爱只是做给外人看。父皇征战多年,怎会在这种事情上糊涂?只待他一声令下,汉王的兵权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汉王党羽虽庞大,但根基不稳,到头来还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杨士奇缓缓起身,深深行了一礼,感激道:“多谢殿下指点,士奇心中愚钝,倒是差点被汉王迷了眼。”
朱高煴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他无须多礼,随后低声叮嘱道:“大人能理解便好,朝中人心浮动,父皇让汉王监国不过是权宜之计。日后无论汉王再如何拉拢,朝中众臣须心存正道,以国为重。”
杨士奇重重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坚定。
杨士奇离去后,朱高煴坐在房中,目光变得深邃。
朱高煴自己的一席话虽安慰了大哥和朝中重臣,但汉王的步步紧逼也需自己在暗中护持,时刻提醒自己,他虽无意皇位,却也不愿见家国动荡、骨肉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