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朱祁钰不再被动回应那些王爷们的刁难,而是主动出击。一次商讨边境防御之事的朝会上,宁王又想借机抹黑朱祁钰,说道:“钰王殿下,您整日忙着那些京城的事儿,这边境的情况您又知晓多少?那北方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可您却没什么实际举措啊。”
朱祁钰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说道:“王叔此言差矣,本王此前整顿军营,推行新的训练之法,不正是为了提升我大明军队应对外敌的能力吗?况且本王这段时日也在与兵部商议,打算选派一些有经验的将领去边境,加强防御,同时还计划在边境增设几处烽火台,以便能更快地传递军情。王叔您呢,光会指责本王,却不见您有什么良策啊。”
朱祁钰这一番话,说得宁王哑口无言,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觉得朱祁钰所言有理。皇帝朱瞻基看着朱祁钰,眼中也多了几分赞赏之色,说道:“钰儿说得不错,这边境之事关乎我大明安危,确实要慎重对待,此事就交由钰儿和兵部一同去妥善安排吧。”
朱祁钰领命后,更是用心地筹备边境防御之事。他亲自挑选了几位年轻却颇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叮嘱他们到了边境要多了解当地情况,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把防御工事筑牢。
而在海外贸易方面,那五支官方船队也终于准备就绪,即将扬帆起航。出发前,朱祁钰来到港口,看着一艘艘装满货物的大船,心中满是感慨。他对负责船队的陈指挥使说道:“陈大人,此次出海,责任重大,一路上务必小心谨慎,既要确保船只人员安全,也要争取与南洋诸国达成良好的贸易往来,若是遇到什么难处,按照咱们之前商议的章程行事便好。”
陈指挥使抱拳行礼道:“殿下放心,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船队出发后,朱祁钰每日都会关注着海上的消息,盼着能早日传来好的佳音。
在民间,朱祁钰开办讲学之所的事也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对他感恩戴德,不少人还自发地为他宣扬美名,说他是贤德的王爷,一心为大明的未来着想。这也让朱祁钰在百姓心中的威望逐渐提高,不少地方的百姓都期盼着这位钰王殿下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福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手中掌握的宁王等人结党营私的证据也越来越多。终于,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写了一封奏疏,将宁王这些年暗中勾结官员、贪污受贿、妄图谋反的证据一一罗列其上,呈给了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看到奏疏后,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彻查。朝堂之上一时风云变色,宁王及其党羽们虽想狡辩,可在铁证面前,也只能认罪。皇帝朱瞻基念在宁王是皇室宗亲,没有要他的性命,却削去了他的爵位,将他贬为庶人,发配到偏远之地,而那些与他同流合污的官员,也都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经此一事,朝堂上那些原本对朱祁钰心怀不满、时常刁难他的势力顿时收敛了许多,朱祁钰的处境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可朱祁钰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大明的朝堂依旧波谲云诡,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还有许多势力在暗中观望,随时可能再生事端。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坚定,只要继续秉持着为国为民的初心,那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能一一克服,继续书写属于朱祁钰的全新篇章,改变那原本注定的悲惨结局,让大明在自己的努力下,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在这之后,朱祁钰并没有丝毫懈怠,而是继续投入到各项事务之中,军事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上拓展更多的贸易渠道,民生上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大明这片天空中,越发闪耀,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也让众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