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听了,备受鼓舞,纷纷振作精神,更加刻苦地投入到训练当中。而将领们也严格按照新的编制要求,对军队进行重新整编,挑选出有专长的士兵分别编入不同的营队,组织各营之间进行协同演练,让整个军队的作战协调性越来越好。
在军备改进上,杨英豪召集了各地的能工巧匠,设立了专门的兵器制造工坊。他时常到工坊中,与工匠们一同探讨兵器制造的难题。在改进火炮时,工匠们遇到了射程难以提升的瓶颈,杨英豪凭借记忆中的一些原理,建议调整火炮的炮管长度、口径比例以及火药的配方,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让火炮的射程有了显着提升。
对于火枪的制造,杨英豪提出了一些关于膛线加工的思路,虽然这个时代的工艺实现起来难度较大,但工匠们经过不懈努力,还是打造出了带有简易膛线的火枪,使得火枪的射击精度大大提高。
然而,军事改制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的将领,习惯了旧有的训练和作战模式,对这些新变化颇为抵触,觉得这是在瞎折腾,担心会扰乱军心,影响军队原本的战斗力。
他们在私下里抱怨,甚至联合起来抵制部分改制措施的推行。杨英豪得知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再次召集将领们,举办了一场军事研讨会。
会上,杨英豪诚恳地说道:“诸位将军,本王理解你们的顾虑,可时代在发展,战争的形式也在变化,若咱们固步自封,不做出改变,一旦外敌有了更强的军事手段,咱们拿什么去应对?这改制的每一项举措,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咱们当为大明的长远利益考虑呀!”
杨英豪又列举了一些模拟演练中的对比数据,展示了采用新训练方法和改进军备后军队战斗力的显着提升,那些原本抵触的将领们听着听着,心中也渐渐认可了这些改制措施,开始积极配合起来。
在这期间,林婉清虽不能直接参与军事改制之事,但她时刻牵挂着杨英豪。她亲手缝制了一些护具,托人送到杨英豪所在的营地,还附上书信,叮嘱杨英豪要注意安全,莫要太过操劳。
杨英豪收到后,心中满是温暖,回信向林婉清表达了感激之情,告知她改制进展顺利,让她无需担忧。
随着军事改制在各地驻军的全面推行,大明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战斗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各营之间配合默契,新式的精良军备更是让他们如虎添翼。
在之后的几次边境小规模冲突中,大明军队凭借着改制后的强大战斗力,轻松击退了来犯之敌,打出了大明军队的威风,让周边各国对大明的军事实力刮目相看,不敢再有觊觎之心。
杨英豪看着日益强大的大明军队,深知自己又在改变朱祁钰命运、铸就大明辉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他也明白,军事的发展永无止境,还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去优化完善,不过他有着十足的信心,要让大明的兵威永远震慑四方,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繁荣昌盛,而他与林婉清之间的感情,也在这为国家殚精竭虑的岁月里,愈发深厚坚定,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激励着他书写更为辉煌的大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