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林婉清在京城听闻杨英豪在灾区辛苦赈灾,心中担忧不已,她虽是女子,可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于是,她组织了京城一些医馆的医者,带上药材和简单的医疗器具,也赶往灾区,想要为灾民们诊治疾病。
杨英豪得知林婉清前来,既感动又心疼,赶忙前去迎接:“婉清,你怎也来了,这灾区条件艰苦,你一个姑娘家,实在是太辛苦了。”
林婉清却坚定地说:“殿下,婉清虽力量微薄,但看着这些灾民受苦,实在不忍心,能帮一点是一点呀。”
在林婉清和医者们的帮助下,那些因饥饿和恶劣环境而生病的灾民们得到了救治,减少了伤亡。
随着赈灾工作的推进,杨英豪发现,仅仅依靠朝廷拨发的钱粮还是不够,还需想办法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实现自救。他鼓励百姓们将一些还未完全干涸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耐旱的作物,并且亲自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耕种、灌溉。
同时,杨英豪还想出了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灾民们参与到一些简易水利设施的修建、道路修复等工程中,这样既能让灾民们通过劳动换取口粮,维持生计,又能为灾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赈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押送钱粮的官员,禁不住诱惑,偷偷克扣赈灾物资,中饱私囊;还有些地方的豪绅,趁火打劫,囤积粮食,高价售卖,大发灾难财。
杨英豪得知这些情况后,雷霆大怒,立刻派人彻查。对于那些贪污的官员,一经查实,就地革职查办,追回物资,并且当众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对于那些豪绅,杨英豪则命人强行征缴他们囤积的粮食,平价卖给灾民,若有反抗者,同样严惩不贷。
经过这一番整治,赈灾的秩序好了许多,物资也能更顺畅地发放到灾民手中。
在杨英豪以及众多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灾区的情况渐渐有了好转。水源问题得到缓解,百姓们有了粮食吃,也开始恢复生产,曾经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绝望阴霾慢慢散去。
杨英豪看着逐渐恢复生机的灾区,心中满是欣慰,可他也明白,这场旱灾只是一个考验,往后还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必须要建立起一套更为完善的防灾救灾机制才行。
回朝之后,杨英豪便向朱瞻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在各地设立常平仓,丰年时收储粮食,灾年时开仓放粮;还要培养专业的救灾队伍,平时进行相关技能训练,灾时能迅速响应;同时,加强对各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
朱瞻基听后,十分认可,当即下旨按照杨英豪的提议去施行。而杨英豪通过这次赈灾济民之举,再次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朝堂上下的赞誉,他也离改变朱祁钰命运、铸就大明辉煌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与林婉清之间的感情,也在这共患难的过程中愈发深厚,成为了彼此心中最重要的牵挂,他们将继续携手,为大明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