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李季卿邀请陆羽和舒瑶到扬子驿相聚,当场恳请陆羽亲自展示茶艺。李季卿说:“陆君善于品茶,这是天下闻名的。扬子江中心南零水煮茶堪称上佳之选,既然我们千载难逢相遇了,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呢!
李季卿当即便下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那士卒领命匆匆而去,然而行至半途,却一个不慎将一瓶水泼洒了大半。他顿时心生惧意,唯恐回去遭受责罚,于是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待水取回,陆羽轻轻舀起尝了一口,瞬间眉头微皱,毫不犹豫地直言道:“此乃近岸江中之水,绝非南零水。”李季卿闻得此言,面露讶异之色,随即再度令士卒重新去取水。
不多时,士卒再次将水取回,陆羽轻抿一口品尝之后,方才微微含笑说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那取水的士卒见陆羽如此神准,心中惶恐至极,深知已无法隐瞒,不得不心悦诚服,“扑通”一声跪在陆羽面前,如实道出了实情。
此事一经传开,众人皆对陆羽这精准品鉴水的高超本领惊叹不已。陆羽的名气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街头巷尾、茶肆酒楼,人们皆纷纷谈论着他的这一神奇事迹,对他在茶事方面的深厚造诣更是钦佩有加。
李季卿亦对陆羽的非凡才能赞赏有加,此后常常与陆羽交流茶事心得。陆羽的独到见解每每让李季卿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而陆羽凭借着自己的这一传奇经历,在茶界的地位愈发稳固。其名声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之士纷至沓来,与他切磋探讨,共同推动了茶文化的蓬勃发展与广泛传播。
在丹阳旅居的这段时间里,陆羽在舒瑶的协助下,开始对前期的考察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而细致的归纳总结。
那一间不大却充满温馨的屋舍中,陆羽和舒瑶相对而坐。桌上堆满了各种书卷和资料,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
通过深入的考察,陆羽将峡州的黄芽、顾渚紫笋茶、宜兴的阳羡茶评定为品质上等的茶叶。每一种茶叶的特点,陆羽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出来。他向舒瑶描述着黄芽的鲜嫩芽头,顾渚紫笋茶的独特香气,还有阳羡茶的醇厚滋味。
对于所品之水,陆羽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经过反复品鉴和对比,将所品之水判为:楚水第一,晋水最下。山中泉水因其清冽纯净,被他视为上等品质;江中流水虽有活力,但稍逊一筹,属中等品质;而井中之水则因缺乏灵动,被列为下等品质。并且,他还列出了庐山康王谷泉第一,无锡惠山泉第二等二十处优质水的品次。
在探讨饮茶瓷具之适宜时,陆羽更是滔滔不绝。他认为:“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舒瑶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地记录着。
陆羽还不遗余力地探求着种茶、采茶、制茶、煮茶、品茶之法。他亲自走进茶园,向茶农们请教种植的技巧;在制茶的工坊中,与工匠们一同劳作,掌握每一道工序的精髓;在煮茶时,反复尝试水温、时间和茶叶的比例,力求达到最佳的口感;在品茶时,用心去感受每一口茶汤的韵味。
他们的考察之旅,不仅关乎茶与水,还记录下了各地的名胜风物。耿湋曾说他“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篇”,崔子向也称赞他“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陆羽都会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他会漫步在古老的街巷,感受岁月的痕迹;登上高山,俯瞰大地的壮丽;游览江河,聆听水流的诉说。舒瑶则会用画笔将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陆羽和舒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有时会遭遇恶劣的天气,有时会遇到不理解他们的人,但他们始终相互扶持,坚定地走在追求茶之真谛的道路上。
在这乱世之中,陆羽和舒瑶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用执着和勇气,书写着对茶的热爱与追求。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