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学院派,看到课本上的理论,觉得合情合理,喜不自胜。
或者师承派,看到经典上某条经文,觉得如同圣人言论,不容置疑。
到了临床之后,难免遇到自己理论解释不通的情况。
如果这个时候,从理论为出发点,那完了,怎么都说不通,越想越钻牛角尖。
就比如相亲吧,网上不是都说了,单亲家庭缺爱,亲情缺失,如何如何……
但是,万一遇到了一个单亲家庭,却思想健全健康,家庭感情和谐的相亲对象。
那该如何看待?是那里错了?
错的就是现如今这种“教条主义”,“二极管思维”。
类似的思维方式还有许多,不仅仅是学中医,就是社会中人际交往也是大行其道。
颇有种人人都是诸葛亮,庙算无漏,又或者人人都是福尔摩斯,通过一个细节就能看透事情“真相”,或者推测出对方的“真实”。
简而言之,大家都是理论家,有时候就算是客观事实摆在面前,也是选择性的忽略。
徐老师没有继续折腾此时已经头脑满是浆糊的学生,而是讲道:“桂枝汤能解表,但是却助热,陈思思喝了之后,固然表邪没了,鼻塞流涕缓解了…”
“但是咽干咽痛却加重了,这是津液亏损的情况,如果不管任其发展,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化热,或者外界的温邪更容易入侵。”
“那时候就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前拒狼,后迎虎了。”
经常讲,古代中医的思维,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便在于此,因为他们观察来的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
张仲景发现了疾病的变化,所以才会有了六经。
叶天士发现了温病的不同,所以才会有了卫气营血。
这些都可以说是“套路”。
打个比方,《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曾经用独孤九剑,破过武当冲虚道长的太极剑法。
许多人认为独孤九剑比太极剑法更厉害。
但是假如令狐冲遇到的不是冲虚,而是张三丰呢?
或者,张三丰遇到的不是令狐冲,而是独孤求败呢?
有点感觉了吧,无论是独孤九剑,或者太极剑法,都是先贤成就的体现,也是“套路”,传于后世可供晚辈学习。
然而“套路”终究是“死的”,人是活的。
也因此,无论是独孤九剑或者太极剑法,仍有变化穷尽之时,而活着的独孤与张三丰则不会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套路”所束缚,此变化无穷。
徐小文渐渐找到了思路:“所以老师你让她啃萝卜……”
徐老师笑道:“刚刚你也啃了,什么味道?”
“辛辣…甘甜…水灵。”
最后一句“水灵”让徐老师笑意更深。
“辛能解表,甘能滋润,凉能清热。”
这就是为什么陈思思吃白萝卜后咽干缓解的原因。
佛家有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