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液。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这句话出自温病学派祖师叶天士的《温热论》。
闻言,在场众人竟然为之所摄,中医修为越高的人,被硬控的时间越长。
卢乃亮目瞪口呆,华江舟踟躇不语.......而徐老师仿佛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景象:
湖面如同一块巨大的碧玉,平静得几乎感觉不到它的流动。
在这片浩瀚的水面上,一叶扁舟静静地漂浮着,仿佛与世隔绝。
扁舟上,那道清瘦的背影,衣袂飘飘,面对着这洞庭湖水,悠然自得,背对众生。
他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却又那么坚定,仿佛承载着一生的重量,却又超脱于尘世之外。
身侧唯有一位年轻人,持弟子礼,俯身侧耳聆听他的感悟。
徐老师张了张口,欲语无声。
叶桂!叶天士!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夫子的书,但并非孔夫子所著。
佛教经典讲如是我闻,但并非释迦摩尼亲写。
都说叶天士所著经典寥寥,传下来的只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几本。
但实际上,就连这些都并非叶天士亲自编纂。
叶天士一生勤于临证治病,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著书立说。
清朝名医唐大烈修《吴医汇讲》这本最早的中医杂志之时,将叶天士的《温热论》收录其中,又名为《温证论治》,原序讲述了这篇经典来历:
叶天士偶得清闲,泛舟洞庭山,其弟子顾景文随侍,记录叶氏所说,汇集成篇。
后得迷弟华云岫出资刊印,又多方随访收集叶天士医案,编成《临证指南医案》。
后世医家有说华云岫乃一介铜臭书商,编纂过程中难免有杂案混入,真假难辨。
《温热论》与《温证论治》,二书内容上有少许出入,但用意大同,仅仅四千余字,字字珠玑,由此奠定了温热学派的根基。
四百年后,温病学派大兴,堪称南天一柱。
“不知华老师对这段话,可曾熟悉?”李元素的声音惊醒了众人。
华江舟不复之前的轻视,正襟危坐回答道:“此乃我温病派祖师所言,我,我,我不敢妄言之。”
这就有意思了,身为温病学派的华江舟,本来应该是在场中最能解释自己学派内容的人,但是此时不知为何,他竟然有了一丝紧张感,仿佛考场答题一般的忐忑不安,竟然不敢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