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夜幕,咸阳城的轮廓在朦胧中渐渐清晰。
城门的守卫身着铁甲,手持长矛,目光警惕地巡视着进出的人群。
吕轲一行人顺利进入城中,一路直达位于城东的吕府之中。
吕轲从马车上走下来,叹道:“终于到了,这一路可真是颠簸。”
徐平伸手扶着吕轲,笑道:“少爷您平时鲜少出远门,不习惯也是正常的。”
吕轲笑了笑,看着一路的破旧地砖,说道:“这路,得修啊!”
吕梁道:“少爷说笑了,这路就这样,还能怎么修?”
吕轲没有回答,径直走进了吕府。
吕不韦如往常一般坐在书房计划着今日要见的权贵和要送多少财物。
“老爷,三少爷带到了。”吕梁站在书房外喊道。
吕不韦抬起头,说道:“让他进来!”
吕梁回过头看向吕轲,吕轲微微点头走上前去打开房门。
进入书房后,吕轲乖巧的关上房门并行礼道:“拜见父亲!”
吕不韦嗯了一声,然后对着竹简继续聚精会神地看着。
吕轲见吕不韦并没有搭理自己,只得静静地站在原地。
吕不韦看了许久,口渴了就拿起桌边的茶杯喝上一口。他的手指在竹简上轻轻敲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吕轲见茶已喝尽,乖巧地走到书桌旁,拿起桌上的茶壶,为吕不韦斟满。
吕不韦这才放下手中的竹简,抬起头,看了一眼吕轲,伸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开口道:“辛苦了。”
吕轲恭敬地回答:“不辛苦,孩儿应该做的。”
吕不韦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这炒茶之法做出的茶叶确实不错,茶壶做的也精细。”
吕轲说道:“父亲喜欢便好。”
吕不韦笑了笑,接着说道:“你这两年做出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前些日子送来的纸更是让为父欣喜,只是那东西在家里用就好,还是先别大肆制造的好。”
吕轲皱眉,说道:“为何?望父亲解惑。”
吕不韦一下认真起来,说道:“时机未到!”
吕轲不解,说道:“时机未到?此物造价低廉,便于传播学识,是利国利民之物,当及时传播才是。”
吕不韦哼了一声,说道:“天真!此物虽便利,却涉及到大族的利益,如若推出,我吕家必会成为众矢之的。”
吕轲这时也反应过来了,他只考虑到这些纸能够传播学识的便利,却没考虑到如今的学习方式大多是为了贵族定制。
战国时期的学校教育比较发达,主要分为两类:官学和家塾。
官学是由各个诸侯国或者中央政府设立的学堂。这些学堂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贵族子弟成为优秀的官员和军人。
在官学里,学生们将学习各种知识,比如礼仪、政治、兵法以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