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的不采,说的是,没有急用的买家,你采了买不上价儿,还不如记住地方,等到有人需要的时候,去采回来,那样价格会高得多。这样最划算。
悬崖峭壁的不采,说的是,金钱没有命金贵。没有把握不要冒险,别药没采到,反倒搭上性命。那就更不值得了。
没有长成的不采,就更简单了。采药人是依靠大山里的药材为生的,没有长成熟,就采回来,一个是药效不足,另一个也妨碍药材留种,不成熟有个屁种子?这样的都采,那是断根,不是采药。长此以往,药材会越来越少,直接就断了采药人自己的饭碗。
可是到了现在这个社会,金钱至上,谁还顾得那么多?所以,只要是药材,不管成熟没有,也不管长在那里,反正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高超,钱到了自己手里才是真的。你不采,别人就采走了。
所以才会造成闲杂野生药材紧缺,甚至根本没有,市场上的那些自称的东西,大部分是人工种植,用化肥催生的。根本不敢信。
这也是中医没落的一大原因,按照方子抓药,由于药材质量的下降,还会有原本的疗效么?恐怕不出事就是好的了。
所以村长二叔,听到叶明提出的要求,连声赞同,至于说,找人带路,很简单的,只要叶明付些误工费就行,到时候,需要人去撒药材种子,采药人上山时候,顺便就做了。反正也不重。
就这样,在村长二叔和叶明的互相理解和无间合作中,接下来的几天里,叶明跟着村长二叔推荐的采药人,连续进山,走遍了附近的所有山头,看到了许多过去还隐藏咋迷雾中的实际情况。
等考察结束,见到村长二叔的第一句话,就是。
“大山真的要枯竭了,山民真的太贫困了。”
这不是矫情,是叶明的实际感受。两者互相纠缠影响,已经开始了恶性循环。
大山里面的药材资源,应到了几乎要断种的边缘,自然不会有着多大的产出数量,山民靠山吃山,采药不但是采药人的营生,也是普通人家贴补家用的一个主要手段,即使不是专门的采药人,也会在农闲得时候,大姑娘小媳妇,甚至是孩子,上山挖些草药,卖出去换钱回来,这也许是大姑娘自己攒的嫁妆,也许是小孩子开学的学费。
可现在的山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的草药让人采了。
越少就越穷,越穷就需要采的更多。如此下去,不用多久,有些品种恐怕都要断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