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一套。”杨道陵点评道,这里面没有什么有着明显创新点的新型贪污手段。
随之又问道:“你处理他们没问题吧?”
刘毅点点头说道:“没有问题,现在粮饷都是直接交到我手上,能够直接卡住他们。”
杨道陵听得挺满意,只要有经济大权,就算把握住兵士的命脉了,收拾两个副千户还不是轻轻松松?
看来还是可以继续培养的。
于是杨道陵问道:“考虑武举了吗?”
刘毅迟疑了一下,旋即说道:“有些想法,只是弓马尚可,策论不佳。”
弓马就是骑射,策论则是军事论文,都是武举的主要考试项目。
杨道陵听了刘毅的回答后倒是有些吃惊,追问道:“弓马如何?”
刘毅说道:“小人曾在所里校场试过,百步之内,十中五六。”
“已经很不错了。”杨道陵称赞道。
要知道刘毅乃是家生子出身,就算平日中有习练武艺,也以棍棒之类的地面兵器为主,从来没有试过马上射箭。
在没有培养的情况下,一上来就能够百步内十箭中上五六箭,已经算得上天赋卓绝了。
那武举的事情说不定还真有说头。
毕竟,武举乡试的主考官,是本地巡抚啊!
杨道陵思忖了一下,便说道:“你平日多加习练策论,只要文从字顺,我保你中武举人!”
刘毅大喜道:“多谢仙长保举,小的一定多加习练。”
其实杨道陵本来并没有太多要刘毅靠武举的想法,毕竟就算是能靠着王老头的关系轻松中了武举人,到了会试的时候还是要被兵部堂上官主考。
毕竟武举与文举不同,从流程上来说,只有乡试和会试两部分。
而且迥异于于文举上“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武举中会试比乡试要重要的多。
不仅在授官上一般只会考虑通过会试的武进士,而且只要是没通过武会试的,还要重新考一次乡试!
文举的举人只要一中,就是终身的功名,不仅能免除一大家子的田税徭役,还能进入吏部文选司备选知县、教谕一类的官职——当然,等候的时间会比较久。
相较之下,“武举人”好像只是一个限定几个月的名头——从十月份中乡试到次年四月份没中会试,瞬间就会一切清零。
不过,既然刘毅有着真本事,那就可以试一试了。
只要到了京师会试的时候不露怯,能够表现的像模像样的,他就可以把刘毅运作成武进士。
毕竟中了武进士,就能直接升署两级。
原本刘毅只是正五品的千户,中试后就能升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了。
进一步地说,不管是通过兵部武选司把刘毅调到边地军镇立功,还是通过嘉靖让刘毅充任锦衣卫指挥佥事,都是十足十的好去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