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受到该项目影响的人类的谈话记录:(研究员为A,受害者为B)
A:你能向我们说下你在晚上10点发生了什么。
B:我那时候忽然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安全员控制住了。
A:你当时失去意识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什么?
B:有!我看到了他,他是一个完美的领袖,他将会带着我们,攻克那些人类至今无法理解的问题,他的身后是一座通天巨塔。
A:他是谁?
B:让我们向,伟大的■■同志,致敬!
A:安全员,安全员,受害人失控了。
谈话记录显示,该项目背后似乎存在一个名为■■的异常,该异常的名字除非被认知部确认可以知晓且存在认知部的人员陪同才能知晓。
异常名称:失色者
异常等级:Euclid
特殊收容措施:该异常被严格隔离于由研究部管辖的一座深埋地下的9m(长)×9m(宽)×3m(高)的特制收容单元内,该单元采用多重强化混凝土结构,并配备有先进的遮光系统,确保无自然光线的渗透,且具有可调节的LED照明系统,用以模拟黄昏至深夜的渐暗环境。照明系统需定期维护,确保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产生高于10勒克斯(lux)的光照强度。所有进入收容单元的维护人员必须穿戴特制的防褪色防护服,并在进出时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检查,以防任何物品或物质成为褪色现象的载体。此外,在【数据删除】事件后,收容单元周围设置了多个自动监测站,持续监测任何可能的褪色现象扩散迹象。
描述:失色者是一名类人生物,其表面似乎没有任何纹理,身体颜色由一种十分单调的黑白组成,该异常能够剥夺周围环境中所有色彩与纹理。随着其活动,失色者周围的空间逐渐失去色彩,从鲜艳到灰暗,最终变为一片死寂的黑白。并且,这种褪色效应不仅限于物质表面,还能深入影响生物体的生理机能,导致生物体逐渐失去感知色彩的能力,进而引发一系列未知的生理与心理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其死亡,这种现象医学界至今都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
行为模式:失色者似乎拥有高度的智能与策略性,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光线变化来增强其褪色效应。失色者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灵活调整其行为模式。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失色者可能会采取更为隐蔽或保守的方式行动,以避免直接暴露并减少因光线带来的潜在干扰。而在相对昏暗或遮蔽的区域,失色者则可能更加活跃,利用这些条件来更有效地扩大其褪色效应的影响范围。
事件记录:失色者最初在【数据删除】村的一处烂尾楼中被发现,随后由该异常为中心的方圆10m左右出现褪色现象,随后该范围迅速被一片无色的荒芜所吞噬。行动小组介入后,异常管理局成功将其隔离并收容。
一次意外中,收容单元的一扇密封门短暂失效,导致褪色现象外泄。尽管异常管理局迅速采取措施重新封闭了漏洞,但已有一片区域被永久性地“褪色”,该区域内被波及到的人类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半数人更是患上了未知的心理疾病。尽管认知部介入,他们也只是恢复了对色彩一概念的认知,其感知到的世界还是一片黑白。此事件被异常管理局命名为“【数据删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