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大明浮生记 > 作品相关 不一样的清朝(2-10)

作品相关 不一样的清朝(2-10)

第六章皇太极继位与袁崇焕之死(2023年8月25日更)

本来打算只写5万字的,按照目前的写法,肯定远不止5万字。看的人很少,就加快些进度啦。

1626年8月,努尔哈赤病死,其第八子,34岁的皇太极继位。皇太极继位时,后金已经陷入极大的困难中,外部遭到明、蒙古、朝鲜经济封锁,“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相食。国中金银虽多无处贸易,是以诸物腾贵”。内部女真与汉矛盾极大,且初登大位,汗位不稳。

面对三面围困,后金首先与明谈和。刚经历宁远之战的大明朝,挺开心的,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哐哐哐的一顿猛修塔山、大小凌河、锦州一线,开始修大明版“马奇诺防线”。这里我们要多谈一会,正常来讲,后金此时内外交困,大明应该主动发起攻击,但为何开始修城自己困自己呢?

我们不妨想想一战后,法国为何要修马奇诺防线。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想打。打来打去都是赔钱的,那干脆修一个堡垒,让敌人知难而退。明朝也是这样,朱元璋、朱棣时期实力强大追南逐北,杀的草原上人头滚滚,又有何用?暖风一吹,草原上又长出了一茬新的外族。一旦实力弱一点,去攻打草原,皇帝都被人给抓走了。所以最经济效益的做法就是修城池,做防线。然后利用贸易大棒,能同化的就同化,不能同化的就分化瓦解。

皇太极借此机会就去揍最弱的那个——朝鲜,朝鲜向大明求教,自然没人来救。后金揍朝鲜还是没问题的,朝鲜输了几仗后,无奈与后金签订了“平壤之盟”。大概意思就是咱们是兄弟,别搞封锁,咱们生意还得做。

但朝鲜毕竟自己穷的都掉渣,能提供贸易的物资有限。东北产的各种奢侈品的贸易对象是大明,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物资也来源于大明。后金揍完朝鲜后,觉得自己又行了。1627年5月,发动了宁锦之战,想要打破明廷对其封锁。袁崇焕修的防线也不是白修的,双方各近10万人马鏖战近月,损失惨重。

这里重点说一下,从努尔哈赤输的宁远之战,到皇太极输的宁锦之战,明廷采取的策略还是比较不错的。封锁加经济制裁的效果也非常好。这几年,按照大明的历法,叫做天启年间,天启年间,主事的人叫魏忠贤。一个人,不管他是太监、还是大臣,能够做到“九千岁”,还能有那么多的追随者,这不能简单的用一句“凶狠残暴”“蛊惑圣心”就能解释通的。明朝能打赢这2场战役,所需的大量军费不说了,还能让蒙古和朝鲜配合一起封锁后金,其政治智慧和能力,非一般人能比。

宁锦之战结束两个月后,1627年8月,年仅23岁的天启皇帝和先辈正德皇帝一样,落水病死。。。(我另外一篇文章还特意写过明朝中后期的皇帝的奇怪之处)伟大的崇祯皇帝终于继位了。上位第一件大事,就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于1627年年底除掉了魏忠贤。

1628年7月,辞官复归的袁崇焕被崇祯重用,督师蓟辽。他采取的是天启年间的策略,对后金进行严密封锁。但对敌国进行封锁,你自己本身要有钱才行。别敌人没封锁住,自己就饿死了。袁都督回到前线,等待他的是欠饷、兵变、走私猖獗。我想他这时候肯定很怀念魏忠贤吧,至少九千岁大人能搞到钱。

袁崇焕督师蓟辽,给崇祯说的是五年平辽,他料后金被封5年后必出大乱。为了维持封锁线,和崇祯要了不少军费。东江镇敢搞走私,就杀掉毛文龙。

大明朝领导换届的时候,后金皇太极正忙着攻打蒙古。攻打理由,还是和之前一样,打破封锁,宁锦打不破,就去欺负弱的——蒙古。攻打蒙古的好处有2个,一是稳住那些之前投靠的蒙古人,还有一个就是寻找从蒙古进攻大明的道路。

1628年,后金把蒙古人打服,一年后,后金大军从蒙古借道攻到北京周边。这场战争的政治意义远高于实际战争胜负。它标志着明廷苦心经营的封锁线,犹如马奇诺防线一样,彻底失去了用途。‘

崇祯那么抠门的一皇帝,花了如此重金支持袁崇焕,结果还被人打到大门前,气极,凌迟。

1629年后金第一次打到北京周边,被称为“己巳之变”。此时的后金完全没想过将来有一天能入主中原。此次的入京,只是为了打破封锁。而有能力打到北京城,也代表了后金从一个商帮,一个部落势力,正式成长到“立国”阶段了。

第七章上市前的准备(2023年8月26日更)

看到有知友云翳子评论:袁崇焕封锁后金[捂脸]?你以为宁远开市,锦州开市是要做什么?唉。

很开心有网友和我互动,埋头写东西挺枯燥的。

自从梁启超于1903年发表《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圆嘟嘟的热度一直很高。关于他的种种、毛文龙的种种,这么多年一直吵的很凶。我挺喜欢的一个作者灰熊猫,还借此成名。笔者没写太多的原因,是因为本文主要写满清,大明朝的事情就不写太多,以免冲淡了主题。

但有知友互动,我就多说两句。真实的世界不是游戏,不是只有敌方玩家和我方玩家。真实的世界并不是只有黑与白。

上文其实多次、反复的提了,朝贡贸易对明庭的重要性。后金对蒙古进攻,崇祯就问袁崇焕怎么支持蒙古?袁回答说开市。崇祯问袁,粮食流入后金怎么办?袁回答说,咱们计人头给粮食。就是看蒙古部落有多少人,卖多少粮。

而且你当后金是铁板一块?前有努尔哈赤从小相依为命的亲弟弟带领大批人马投靠大明,后面皇太极继位,多少人不满,多少人等着看皇太极失败,等着投靠大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不是说用五年,把后金女真人给活活饿死,而是等着他们因为被封锁而发生内乱。

这如果还想不明白的话,近现代史熟悉吧。长征前,为何苏区发生那么多内斗?真的是路线原因?那一场场战斗叫什么名字?“反围剿”!稍微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不会单纯的认为围剿只是军事围剿吧,若军事围剿那就太简单了,打不过,我还躲不过嘛。为何当初不少人非要正面迎敌,是真不怕死?好好想一想。

继续原文

上面花了八千多字写女真的崛起,其实一直在表达一个意思:历史并不是由个人创造的。那些帝王将相、历史名人,并不是个人多么伟大,他们不过是一种潮流、一股势力的代表。历史如潮汐,他们好运般的成为浪尖罢了。

我们人为的把历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史,大家看待这几千年的历史,往往也特别喜欢用古代视角、现代视角去区别对待。今人拿把枪,就敢认为比古人聪明,这种二傻子,让他自己开心就好了。势力与势力之间的斗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文王拘而演《周易》开始,这几千年来用的方式方法,其实基本都没怎么变过。

诗经·小雅的《采芑》里有一句:征伐玁狁,蛮荆来威。翻译成现代话讲就是那句著名的: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1629年10月到1630年1月,后金从蒙古入关打到北京周边,给了大明来了个“黑虎掏心”,一下子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后金通过打服朝鲜稳定后方,再击败蒙古找到新的进攻路线,最后毕其功于一役狠狠给大明朝廷上了一课。给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内政”时间。

(今天有点累,下周继续写)

(2023年8月28日更)

1629年后金第一次打到北京周边的“己巳之变”,让很多不安分的势力,终于承认后金是能够上得了台面的。后金正式开始了内政改革。

1.集中权利。

原先后金的权利分散于八旗。八旗各旗是自己上管军事,下管民事。八旗中,谁的业绩好,谁说话声音就大。放在创业公司里,能够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竞争力。但是公司做大规模后,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和规划,这需要统一的指挥。皇太极就利用各种操作,增加了大汗在八旗中所占比例。

后金家大业大后,不能如之前那样的粗糙管理。根据汉臣的建议。行政管理上,模仿大明行政机构,设六部,这样也进一步削弱了各旗主、贝勒的权利。

2.大批汉臣得到重用,如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等人。这些人有的是努尔哈赤时期就投靠的,有的皇太极时期投靠的。得到重用,说明后金实力已经得到不少汉人认可,也说明后金开始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敢于用汉人。

3.重视教育。虽然早在1621年,努尔哈赤就在族中办学,但后金根本不重视,绝大部分开国功臣、贝勒都是文盲。直到1632年,皇太极才颁布“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说这一点,其实是反驳评论区有知友说,满清重视科学什么的。都是土老帽,别装什么知识分子。中华为何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科技落后于西方,和人种有个毛关系。在公司里面上过班的,尤其做研发的朋友,肯定明白一个道理:需求驱动供给,急速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推动科技的革新。英国为何会爆发工业革命,人家打出来一个日不落帝国,满世界的人民对英国产品的需求犹如婴儿般嗷嗷待哺,英国人把童工都累死的一批一批的,再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产量,您是想把英国人全部累死?

中国呢,地大物博。赚点钱,购置几百亩地,或者好好读书,考个科举当个官,就可以三妻四妾,享受美好人生岁月。谁有那心思去搞什么科学研究,去做什么工厂呀。搞生产,搞工厂,那是很累的。(笔者想起当年搞生产加工的岁月,那真是一把辛酸泪无处抹。)

4.开拓商贸。努尔哈赤时代,前文有提过是禁止私下交易的。后来面对大明、蒙古、朝鲜的封锁,国内物资、粮食紧缺,实在太困难。后金被逼无奈,解除了这个限制。由八旗各旗出人,组织商队,号为“八大商”。有的跑朝鲜,有的跑蒙古,有的跑东江镇......讲的就是一个“各显神通”,其中跑蒙古的这一队,就是由熟悉满蒙情况的索尼的叔叔赫舍里氏带队,还跟晋商接上了头。这里说明的是后金组织的“八大商”和后世大家熟悉的“明奸”晋商八大商,不是一回事。

5.重农。面对明廷的封锁,后金严重缺粮,靠女真这样打猎、挖参的去种地,有点不靠谱。皇太极时期一再的缓和民族矛盾,不断的释放农奴(汉民)。女真和汉民分居,为的就是不影响汉民种地搞生产。

1630年到1636年,这6年的时间,除了在1631年和大明打了一场大凌河之战外。后金和明廷未发生大规模战事。这几年,后金主要干的事情就是搞内政和收服蒙古。

再看一眼,上面那张地图。努尔哈赤时期,后金摆平了科尔沁蒙古。但蒙古正统,精华实力其实是在察哈尔。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对对对,就是武状元——苏察哈尔灿他老家。其部首领林丹汗,在位三十年,被认为是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面对后金的逐渐强大,他很慌,一直想的是统一蒙古各部,以能对抗大明和后金。但林丹汗忘记了他自己是一个穷人,想统一蒙古各部,却出不起钱,还要抢夺下面小部落对大明的朝贡权。这更逼的小部落反而转投了后金。

后金经过几次对察哈尔的攻伐,最终在1635年,彻底平定了察哈尔,后金方面主事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多尔衮。收服察哈尔的过程中,还获得了“传国玉玺”(注意是收服,不是歼灭,满蒙是一家嘛)。于同年底,后金改族称为“满族”。1636年4月,在满、蒙古各部及汉臣的拥戴下,皇太极登天子位,国号定“大清”。

自此一个商帮,在2代人的努力下,终于成为了一个国家。而等待明廷的,必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第八章外面的世界(上)(2023年9月4日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大清外面的世界是大明,对于大明来说,外面的世界是南洋,是只听过,没见过的西方世界。

很多朋友对中国古代史比较熟悉,但提到西方文明史,就感觉乱糟糟的。

其实我们弄清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再看西方文明史就很简单了。

文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要形成强大的国家,需要的是什么?

国家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前提是能收税。

我们拿中国来说。中国人说黄河是母亲河,原因有两点,一是黄河早期的确为我们的先民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水源,二是我们是季风气候水灾多,发洪水的时候,靠个人的力量没啥用,需要把大家组织起来抗洪,做各种水利设施。你靠了集体的力量,那统治者来收税,就变的理所应当。统治者能收到税,才能去干很多事情,比如扩大地盘,抵抗外族、投资更多的新技术新项目等等。

现在我们再来看欧洲和中东文明。提起他们古代,古罗马,古希腊,波斯帝国等等,都是围绕着地中海的,很多学者会说他们是海洋文明。是因为海洋有大量的海鲜能吃饱肚子?显然不是。

海洋文明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作商业文明。离地中海远一些的亚洲、非洲方向是沙漠绿洲,欧洲方向则是深山老林。老百姓躲在深山老林或者哪片沙漠里放牧,你想去收税,人去少了,直接化作医生给你来个放血疗法。人去多了,翻山爬坡的,收点税还不够路上开销。所以这些地方只能形成部落或者短时间内形成一股强势力。而地中海地处亚非欧要道,关卡一设,税自然就轻松的收上来了。有了稳定税源,自然能形成稳定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在公元前其实没啥好说的。无非就是为了地中海霸权,几股势力打来打去。比较出名的就是古罗马、古希腊、波斯,最后是古罗马完胜。离地中海远一些的,比如中西欧地区(今天的法德英等),完全不需要了解,简单2个字概括:蛮夷。

故事的转折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影响力比较大,后来他出生的那一年被命名为公元元年(实际上出生可能要早几年),他的名字叫耶稣。耶稣传教的地方在中东耶路撒冷那一片,那时候属于罗马共和国。罗马统治者一看,这玩意不受管,就把耶稣给钉死了。但基督教实在太受底层老百姓喜欢,禁也禁不了,后来统治者就改一改,形成了天主教,发现,咦,真香。

本来只能收收那些蛮夷的羊皮羊毛赚钱,那些蛮夷还动不动出来抢一把。现在发现宗教能让人家主动上门送钱,真是搂钱的好耙子呀。天下哪还有比这更爽的生意?

掌握这个神技的罗马帝国,果然领土急速扩大。到公元395年,老国王觉得地盘太大了,不好管理,就把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给了2个儿子。就是西罗马(可以简单理解为意大利为中心的中西欧)和和东罗马(希腊为中心的中欧和东欧)。

西罗马只坚持了100多年,就被中西欧蛮夷打翻了,从此欧洲进入了所谓的中世纪。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坚持了1000多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给灭了。

东罗马在6.7世纪与波斯人争夺波斯湾、红海一线的商路,让另外一股中东人借机强大了起来。他们学习基督教,搞了个伊斯兰教,形成了强大了阿拉伯帝国。

后面的历史乏味可陈。大致的情况就是中东人和欧洲人围绕着地中海,各家势力此消彼长,斗争了上千年。值得一提的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罗马教皇代表的沿地中海势力,利用宗教忽悠西欧势力进攻中东(忽悠不成,就贸易制裁。那时候西欧很穷很穷)。目的有两个,能抢夺一些地中海沿线地区,以达到控制地中海的目的。另外一方面削弱西欧蛮夷。

网络盗图,有版权问题的话,联系我。

历史不仅有规律,还有着不少意外,这样历史才会越来越有趣。1218年成杰思汗派一个商队到中东做生意,结果被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给抢了。太岁头上动土,蒙古大军发动了第一次西征,暴揍了一通花剌子模。当时生活在花剌子模的一支游牧部落,就往西逃,逃来逃去,就被安排在抗击东罗马帝国的前线,这个游牧部落,就是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前身。和身处抗击匈奴前线的秦国一样,奥斯曼越打越强。花了几百年时间,于1453年居然占了君士坦丁堡,灭了东罗马。

蒙古的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一直打到了奥地利、波兰。给了欧洲一次大大的震撼。第三个西征(1252~1260年)灭了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崩溃引发了一长串的连锁反应。

第九章外面的世界(中)(2023年9月4日改)

来自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在亚非拉心脏地带,靠着他们的弯刀和弓箭,深深的改变了这个世界。

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黑死病流行,十位男女躲到乡间别墅里,无所事事就讲故事吹牛皮,大家每人每天讲1个故事,一共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反对禁欲,批判、嘲笑天主教会。很多人应该明白了,这就是著名的《十日谈》。从1347至1353年,短短几年,黑死病在欧洲夺走了2500万条生命,占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欧洲当时的人口数量具体多少,可能远不到7.8千万。但咱们没办法证明,只能引用他们的数据)

人们亲眼见着生命是那么的微小易逝,那还不赶紧快活呀,爱情呀......人们开始追求现实,享受天性,反对宗教的禁欲观。而且黑死病爆发的过程中,天主教会很多教士趁机大发瘟疫财,让很多人的宗教信仰破灭了。

百十年前,欧洲刚被上帝之鞭抽过,现在一场瘟疫搞的到处是死人。苦闷的欧洲人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被天主教统治上千年的欧洲大地,此时正是宗教影响力最微小的时候。彼时,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威斯尼人带领西欧土匪们攻占了传承千年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但丁堡,1260年东罗马帝国才复国成功。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在蒙古最后一次西征中灭亡,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尤其是阿拉伯帝国的灭亡,很多流亡到欧洲的阿拉伯人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和先进科技文化。

欧洲的有识之士,借着黑死病天主教威信大降的时机,想着法的打击天主教。比如刚才说的《十日谈》,后来的《巨人传》等等文学作品就是嘲笑、讽刺天主教会。更狠的就是挖其根,中外知识分子都会玩的——借古讽今。

他们借由阿拉伯人带过来的大量书籍,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上古神话——古希腊文明。那里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有梭伦、泰勒斯、奇伦、毕阿斯、庇塔库斯、佩里安德、克莱俄布卢,那里有希罗多德.......

“你看看,你瞧瞧。没有天主教会之前,我们的文明多么辉煌。科学、医学、哲学、美术、律法....就没有不开花的。”

借由古腾堡整合多项技术,在欧洲搞出活字印刷术之后。这场旨在打击天主教会的文化运动,更是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艺复兴运动。

到了16世纪末,随着西欧代表的新教势力,在反抗西班牙等中欧的天主教势力中逐渐占据了上风。西欧自然没必要替拉丁文化吹他们老祖宗,希腊神话才消停一些。当然此时吹的则是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了。

我们看到这,也没必要笑。中外都一个鸟样,咱们老祖宗把三皇五帝搬出来的次数也不少。

黑死病让欧洲人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土地大量丢荒,劳动力变的值钱了。劳动力值钱的结果就是,大家有钱进行文化、娱乐上面的支出,更进一步的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看淡生死,解放天性后,发现......哎,真快活。(不是故意说段子,这里埋个扣。)此时欧洲的中心是意大利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家,他们浪漫、快乐,懂得享受人生。所以说现在的金猪四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他们民族性格不是短时间内养成的。

亚欧各大帝国,都在恢复因为蒙古人受的创伤的时候。地中海沿海有个小国葡萄牙,却偷偷的崛起了。葡萄牙国小势微,不敢向欧洲方向发展,就努力想去北非做做贸易,整点黄金、象牙、黑奴啥的赚钱。他们家的王子恩里克(1394~1460年),没有继承权,就一心搞事业,没想到还真他搞出名堂出来了,他建立航海学校,绘制海图。葡萄牙通过在北非搞殖民地和做海贸生意发了不小的财,还储备了不少航海技术及培养了大量的航海人才。后来当奥斯曼土耳其这个中间商太黑阻断亚洲和欧洲的贸易时,葡萄牙人(西班牙早期雇佣的航海探险者大多是葡萄牙人)才能跳出来说:大航海时代,我来了。

简单配个图,大家将就着看看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着非洲海岸线,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他们成功绕开中东开启了亚欧贸易新航线。经过几十年在亚洲的耕耘、摸索,1521年葡萄牙人想突破朝贡贸易还和明廷打了一仗,结果输了。152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员,获得了一个停靠船只的港口,很快这里就聚集了不少葡萄牙人,这个地方叫澳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双穿大唐,我养了个小公主我成了大明阉党锦绣芳草湖万历公务员红楼:从怀里哭晕的黛玉开始五代十国之唐逗始皇帝,从穿越现代都市开始再看一眼这熟悉的连队大唐开国太子:我对线李世民黄河畔的家族传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