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一个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看到这句就能想起门外的风景。”
“小公子,可否把这首诗留在本店,在下不白收,我送五匹松江棉布,三匹苏绢,祝贺小公子新年到来。”王掌柜内心激动不已,连连赞叹道。
“王掌柜,你太客气了,小子如何能收下这样的大礼。”杨兴摸了下头,不好意思着。
“小公子,你谦虚了,去年靠着你那首绫罗颂,我可是赚了不少。”
“再说,来日公子高中,这两首诗可是更值钱,到时王某还要感谢公子呢!”王掌柜笑呵呵回道,幻想着什么傻笑了下。
白送,那怎么会不要呢!
没想到自己前世刷视频记下的诗词,竟然回到古代有这么多用处。
古人诚不欺我,书中自有黄金屋。
看来这文抄公,有时还挺香的。
杨兴三人,满怀感激地收下王掌柜精心准备的布匹后,便与王掌柜道别离开了布店。
走前王掌柜还说以后有佳作希望给他一份,三人再次谦让后,就坐上驴车往村里赶去。
“大哥,你看,带兴儿出来就是运气好,这两年靠着这几匹布,咱家都不缺衣服了。”驾着驴车的二叔兴奋的喊道。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儿子,这可是咱杨家的麒麟儿。”
看着车前手舞足蹈、兴奋不已的杨父和二叔,杨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不禁微微笑了笑。
目光投向远方的田野,沉醉看着雪花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光芒,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衣。
杨父和二叔的欢笑声不断传来,年壮的毛驴拉着三人前往回家的方向。
.........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永乐十一年除夕,这一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家里多了一口人,让杨家第三代多了一个女孩。
虽然古代重男轻女,但在杨兴的影响下,家里对这个小女娃可是呵护的很。
年夜饭前,老爷子带着家里的男丁来到地里,给几位祖宗烧纸上香,泪水唰唰的流下。
述说着杨家现今如何,也讲着家里出了麒麟儿,保佑杨兴来日高中。
今年的除夕饭是格外的丰盛,猪肉、鸡肉、羊肉,白面大馒头和米汤。
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堂屋,开心地讲述着今年粮食丰收,养的母猪生了几只可爱的猪仔,生意做的如何,杨兴学业如何。
不知不觉中就过完了永乐十一年。
正月初二,杨父一大早就起来带上杨兴和杨乐坐上驴车去往他舅舅家。
“娘,你在家好好照顾妹妹就行,等妹妹大点,你再去姥姥家。我这次带了不少好东西呢,你放心吧!”
“那你们慢点,孩他爹,照顾好孩子。”
“知道了,你先进屋,别冻着丫丫。”说完之后,杨父牵着驴车离去。
父子三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雪中前往隔壁村,一路上杨乐都在那问杨兴去县城好玩不,杨兴耐心一一说着趣事。
看着弟弟一点点变大,也已经九岁了,也要准备进学堂读书,而自己也要准备开始县试。
高家人口多,高氏有几位叔伯,还有几个堂哥堂弟,一大家子如今没有分家都挤在一个大院里。
看到杨兴一家到来,都上前打起招呼。
高老爷子、老太太看到女儿没有到来,上前询问道:“小丰,小虹和丫丫呢,怎么没来?”
“爹娘,天气冷,我就没有带小虹母女俩来,等年后开春,我在带来她们见二老。”杨父上前扶着二老,热情回道。
一家人走进院里,和高家在那热热热闹闹聊起了天,两家关系还是很和睦,没有太多勾心斗角,有几位老人在,加上竟都是老农民,没啥值得好争的。
大舅母看到杨兴家带来的东西,大声叫了出来:“啊,这怎么还有一匹布,丰弟你们是不是拿错了。”
高家一家人都看了过来,毕竟这年头走亲戚能送棉布的都是大户人家。
农民基本上都是带些自己家种的一些吃的,再好点,也只是拿几个鸡蛋和二三两肉。
杨兴站起身认真的说道:“舅母,没有拿错,这是我家拿的,给表哥表弟他们做新衣裳用。”
“兴儿,你家把布给我们,你家用啥,到时你弟弟妹妹也要做衣服呀。”
“你还是拿回去吧,有这些肉和鸡蛋,姥姥就开心了。”高老太太拍着外孙的肩膀,关心道。
“娘,你们留下吧,兴儿说的对,这是拿来给几位侄儿做新衣裳的。布匹我家还有,你看他俩小子身上穿的不都是新衣裳嘛。”
高家这时才认真看起杨兴兄弟俩身上穿的衣裳,发现都是新做的大棉袄,而且还脸上都很红润,长了不少肉。
大舅率先问起:“丰弟,你家这是怎么了,这又有肉和鸡蛋布匹,发财了嘛?”
杨父满面笑容地站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娓娓道来。
内容主要围绕着杨兴因读书期间创作了几首佳作,而获得了布店老板的青睐,并因此获赠了几匹布作为奖赏。
至于芒硝的相关事宜,他则只字未提。
顺便也让高家以后多养点鸡,有多少鸡蛋都买,以前提供的还不够多。
这份稳定且能通过卖鸡蛋赚取收入的生意,谁会拒绝呢?
高家的众人纷纷拍着胸脯,表示将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持。
一大家子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享用完午餐并稍作闲聊之后,父子三人便搭乘着驴车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