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家乡美01 > 第121章 五莲县街头镇大洼村的历史和传说

第121章 五莲县街头镇大洼村的历史和传说

·其中脍炙人口的便是“崂山道士刘若拙的故事”,讲述了他修炼成仙的经历以及与当地村民的深厚情谊。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涵,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崂山是中国道教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名道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都曾在崂山修道。道教文化遗迹遍布于山水日月之间,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学者前来探寻。

本期“崂山传奇”带你探寻“华盖真人”刘若拙的传奇故事。

刘若拙,四川人,生于唐昭宗光化年间(898 ~ 900 年 ),自幼于罗浮山曜真洞出家,拜李哲玄师兄青精真人为师。

据《太清宫志》记载:“五代时,后唐同光二年甲申(924),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崂山太清宫,访李公守中子,相谈契合,遂留住焉。” 后唐同光二年甲申,刘若拙自蜀地东来崂山在太清宫的东南侧自建一茅草庵,名“驱虎庵”,内供老子圣像,在此潜心独自修行,练武驱虎。

·明黄宗昌《崂山志》记其“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衣敝衣,取掩形耳。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一夕端坐化去,神色自若”,足见其深厚的丹功修养。当地民间传说,刘真人庞眉皓发,面如牡丹,体魄雄健,步履矫健,人望之敬若天神。

·当时崂山多有猛兽,时常出没伤人,刘若拙勇驱虎狼,为当地山民除害,山民百姓感其造福之恩,为他所居的茅庵赠额匾“驱虎狼庵”,后人简称为“驱虎庵”。李哲玄仙逝后,刘若拙受太清宫众道士的拥戴,入住太清宫。

·宋太祖乾德五年 (967),朝廷主管道教事务的右街道录何自守坐事流配。赵匡胤素闻刘若拙高名,于是召刘若拙入京任左街道录,敕封为“华盖真人”,让他肃清道流。《皇朝通鉴》称其“善服气,年九十余不衰,步履矫捷。每水旱,必招于禁中,设坛致祷,其法精审”。

·数年之后,刘若拙坚辞回山,宋太祖只好放其归还崂山,并拨巨资敕建上苑宫作为刘若拙的道场,同时修建太清宫、上清宫为其别院。此为崂山太清宫敕建称宫之始,崂山道教之兴盛,实自刘若拙始,其本人也被尊为崂山道教十大道首之一。今太清宫三官殿前的两株银杏和上清宫院前的三株银杏据传都是刘若拙手植,已逾千年仍长势旺盛。

·元泰定二年(1325年),学士张起岩《聚仙宫碑铭》载:“敕建宫于上苑,赐名太平兴国院(今太平宫),太清、上清其别馆也。”上苑宫建成时,宋太祖赵匡胤已驾崩,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改元“太平兴国”,故上苑宫亦随之改称“太平兴国院”,又称“太平宫”。

《太清宫志》卷一《华盖真人传》记载了刘若拙在崂山修行传教的盛况:“四方士人,闻风求道者踵至,遴选弟子十余人,传授道要。”

后来,刘若拙又出游多年,并有着述传世。孙夷中《三洞修道仪》序中记载:“癸卯岁 (943),有阳台道士刘君,名若拙。”“阳台观”是唐玄宗于王屋山 ( 今河南济源县 ) 为司马承祯所建,称刘若拙为“阳台道士”,推测他可能曾去阳台观修道。后刘若拙“曳策南来,延于所居”,当是居于荆南葆光子孙夷中处。“刘君精熟法教,因得口授入道仪式、冠服品位,编为一卷”,即为《三洞修道仪》,是道教正一戒律的重要资料。刘若拙为蜀人,而蜀是五斗米道 ( 天师道 )的发源地,后来,天师道发展为正一道,是道教符箓派中历史最长久的一派。由刘若拙“水旱致祷”的记载以及所授《三洞修道仪》来看,他应是正一派孕育发展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刘若拙使崂山道教获得了崛起的契机,道教理论和道观建设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崂山的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宗教地位日益提高。邱祖“华盖真人上碧霄,道山从此蔚清标”的诗句,将刘若拙对崂山道教的卓越贡献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每年元旦,游客都会来到仰口太平宫敲响新年钟声,寄予新一年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末日囤百亿物资天美立恒终相守副本0容错,满地遗言替我错完了最后一个地球人类HP共享梦境后,老伏被我攻略了黑神话:吾名三葬,葬天,葬地,葬众生!南部中国黑客龙猎部队之缅北小美天选:专注于刀术的我只叠被动谁说世子爷柔弱不能自理重生,我在西伯利亚挖土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