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吏赶忙应道:“大人放心,下官已差人去仔细打点,不日便会有回话。”
许简微微点头,又道:“至于考官人选,定要选那些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之人,需从各学府、翰林院细细甄别,且务必要做好保密之事,莫要让有心人钻了空子。”说罢,眼神中闪过一抹凌厉。
三月春闱将至,各地举子收拾好盘缠,纷纷向京都涌来。
遂安城一时间人满为患,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也随之忙碌起来。
会馆二楼,杨瑾、杨弛二人刚刚下榻。
会馆是由同乡的官员、乡贤、富商等集资或资助兴建的场所,具有同乡会的性质。
它可以为进京的同乡举子提供一个相对熟悉、方便的居住环境,既能避免语言、习俗等方面的障碍,又能让举子们在陌生的京城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杨瑾一边放下行李,一边看向窗外。
操一口荆楚方言说道:“瑾观今岁之举子,多为南方人氏。”
“前岁北地大旱,饿殍遍野。又逢王朝兴替,北地之人丁锐减矣。”
杨弛给同乡兼同窗倒上一杯热茶。
春寒料峭,京都比起荆楚,气温只低不高
“多谢子张。”杨瑾端起热茶,捧在手心取暖。
京都上空,春日暖阳高悬。历时九天的会试终于结束,接下来便只需等待一月之后的春闱放榜。
因着荆楚距离京都较远,且又要李衫资助,杨瑾和杨弛并没有返回家乡。
原本杨瑾打算与杨弛在遂安城游玩一番,而家境贫寒的杨弛则想在街头售卖自己的字画赚取些许盘缠,最终杨瑾无奈作陪。
大清早,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二杨便摆起地摊。
“你说你好不容易来一趟京都,不去欣赏人文风情,却在此处摆地摊。”
杨瑾帮杨弛摊开他二十多年来撰写的书法字画,嘴上抱怨道。
“待此字画尽皆销售一空,杨弛便陪子瑜兄游览京都。”
杨弛将一副对仗工整的字画摆在醒目处,安慰杨瑜道。
“汝可休矣,杨瑾岂不知耶。此等字画既售罄,汝当复谋他事也。”
鹿鸣书院相伴多年,杨瑾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同窗。
杨弛但笑不语。
不多时,便有一文人模样的老年客人被吸引来。
杨弛见来人文质彬彬,拉着杨瑾一齐起身相迎。
“不知此等字画当何以售之?”老人礼貌询问价格。
“大幅银钱四两,中幅三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杨弛陈述道。
老人指向整个小摊最醒目的那副字画道:“老夫正是被这幅字吸引而来,不知为大、中、小三者之何也?”
“笔走龙蛇,皆凝心血;墨染丹青,尽赋深情。”
这一幅字本是杨弛昨夜写来打算招揽客人之用,不曾想竟有客人相中,一时不知如何处理。
“汝二人可是刚刚参加完会试否?实不相瞒,老夫当年与同窗亦是与汝二人相仿。
凭老夫的家世,携一同乡归里固非难事,然其但不欲欠老夫人情耳,是以非要变卖字画作盘缠。”
老人看着那幅字画,睹物思情,款款说道。
“此字画所书者与彼当时所书无异也。”
杨弛听明白了,老人仿佛看到了昔日的故人,因而想要买下字画聊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