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叙插不上嘴,好在骑行了这么长一段路,他已经大致找到了骑马的节奏,已经有了四处张望的胆量。
黄淮之间,历代都是粮仓。
不对,这里得加个括弧,宋元以前。
这地方土地平旷,水系丰富,雨热条件也不错,可以说具备农业生产的一切有利条件。
可惜碰见了这俩倒霉朝代,先是宋朝三易回河,糟践了河北;接着又有杜充开河,将本来是发达地区的两淮淹成了一片泽国;随后元金相争,蒙古人又在1232年和1234年,两次掘开开封附近的河堤,导致黄河再次改道,夺淮入海。
而原本繁盛的黄淮平原,也彻底盐碱化,成为了后来几百年的贫困区。
不过,鞑子们掘河时虽然是坏心,却没想到后来竟让黄淮之间的百姓们执行好了。
这一带,先出了红巾军埋葬了蒙元,又出了捻子干爆了岱清,可以说是未来华夏的擎天巨柱。
但做擎天巨柱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些吧?
郭天叙看着四周荒芜的田地,已经几乎看不出形状来的道路,不由得叹了口气,这片土地上,到底死了多少人呢?
彭莹玉听到他叹气,伸手指着面前的旷野,问道:“公子可知道,为何天下人尽皆盼着明尊降世,弥勒出生?”
郭天叙心中大致知道答案,但没回答他的问题。
彭莹玉接着道:“黄淮之间,如我与这位毛小哥一般,与鞑子有血海深仇的,遍地都是,我们都盼着有朝一日杀鞑子,报血仇!”
郭天叙回头看了看他,道:“鞑子自然要杀,血仇自然要报。只不过我有一件事,想要请教和尚。”
彭莹玉合十道:“公子乃是明尊转世之身,必有洞明万物之能,想必是要考校贫僧了?”
郭天叙一笑,他才不相信这老和尚真把自己当成了明尊转世,不过他此时要问的,确实是个十分要紧的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对他未来几年的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和彭莹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那他宁愿不借助明教的力量,而是另起炉灶。
他想了想,问道:“若他日天下太平了,百姓是应当信明教呢?还是应当信孔教?”
彭莹玉被问的一怔,他此时满心都是反元,还从没想过反元之后的事情。
甚至连反元这事能不能成,在他心中也没个准谱,怎么郭公子一下就把问题问到天下太平之后去了?
他正犹疑间,忽听马蹄声响,前去哨探的张天祐打马回还,高声道:“公子,来了一伙鞑子!”
鞑子?已经跑到这里来了?
众人闻言,俱都抬头向远处望去。
只见官道远方,确实有一伙人,其中有两三个骑马,余人皆是步行,正向着他们这边行来。
一伙人看不清具体多少,都走得跌跌撞撞,时不时便有人摔倒在地,被拖拽着行向前。
毛贵目力极佳,他跳上马背,向那边张望了一眼,叫道:“像是色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