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蔡国,首屈一指的便是三贵,分别是扈郡黄氏,莫东高氏,以及北地姚氏。”
袁俊抿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细细展开。
“扈郡黄氏的祖先,乃是蔡国还未建国之时,就跟随王上四处征战,是我蔡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后因军功封侯,其封地就在扈郡,由此开枝散叶,族氏日渐庞大。
族中子弟,皆以效仿先祖为荣,在军中影响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不少将领都与黄氏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而莫东高氏,祖上曾高中状元,一路官至刑部尚书,后因朝局斗争落败,只得辞官,告老还乡。
只是这位高氏祖先,并不甘心高氏就此沉寂,于是开办家学,亲自为族中子弟启蒙讲学。
并且临死前,将家中的田地全都交给族里,下令这些田产,专供族中学子,一直延续至今。
这位高氏祖先死后,不少高氏的族人,也效仿先祖,将田地交于族中。
就这样,随着高氏弟子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朝堂之上,渐渐的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到后来,高氏的家学中,已经不单单只有高氏子弟了,还有诸多外姓人。
这些人一旦高中,高氏除了赠与田地,还会嫁高氏女,把这些人死死的绑在高氏的车上。
当今朝中,高氏子弟,还有高氏的故吏门生,数不胜数。”
张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这不跟范仲淹一个套路么。
至于北地姚氏,就两个字,北军。”
袁俊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番。
“北军建立之初,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的陈宋二国,可以说几乎是战火不熄,誓死不退。
变化出现在百年之前,当时陈宋二国,联军绕过了北军的防线,直奔北境的大本营而去。
北境一旦没了,没了这堵屏障,蔡国可以说几乎就在灭国的边缘了。
长黎侯也在此战中战死,关键时候是长黎侯之子站了出来,坚守城池,统御全军,这才勉强守住北境。
近百年来,北境依然摩擦不断,而长黎侯之位,或者说北军的统率之位,朝廷根本插不进去手,只能是父死子替。
事到如今,北境已是只知有长黎侯,不知有蔡王。
说的夸张一点,北军已经是他姚氏的私军了。
关键朝廷还不敢动他,北军一旦动乱,陈宋二国第一时间就会闻到腥味,扑上来狠狠咬下一大块肉。”
牛逼啊!张明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世家在蔡国盘根错节,偏偏还不可替代。
往往新王登基,有时候也不得不仰仗这些世家的鼻息。
不过张明不带害怕和担心的,要知道小马哥的基因库里,可是有着对世家宝具的。
别的不说,单就尔朱荣和黄巢两位大神,就够这些氏族喝一壶的了。
大不了到时候用张点卡将,把这两个大神搞出来。
前者办潜泳大赛,后者搞人口普查,保证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我听到一些传闻哈,只是传闻,当不得真。”
袁俊靠过来,附耳轻声道:
“据说啊,先王曾经在后宫发火的时候说过,‘这北军,究竟是我蔡国的,还是他姚氏的?’
我还听说,先王还打算练新军,清查各地田亩。
只是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实施,便落水了。”
你这听说的有点多了哈,不过说真的,这先王死得不冤。
搞不好还是三家联合起来弄死的,谁叫你要踩雷呢,还是几个雷挨着去踩啊。
正好世子年幼,大家一起扶他上位,这样所有人都可以安安生生的,再过十几年的舒坦日子了。
这水有点深呐。
这次是溶于水,下次说不定就是燃于火了,死在榻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首诗怎么念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