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临清城、德州城、兖州城、通州城等各处战场要点,众多大明的巡抚、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在收到了孙传庭的公文后,都免不了一阵类似祖宽的怒吼。
怒吼声最响亮的当属关宁军后起之秀,少年将军吴三桂,得知自己有可能给左良玉牵马坠蹬后,这个才27岁的副总兵发出了一种特别的嘶吼之声——身边的家丁都知道那是少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才有的反常表现。
现在竟然被一封公文给激发出来了。
这当然是崇祯的意思,在得知前线将领的状态后,知道光有爵位的刺激还不足以让这群已被吓破了胆的将领行动——毕竟他们的真实力量太弱了。
既然爵位所代表的“票子”和“面子”无法让人克服恐惧,产生足够的动力,那么就引入“PK机制”吧,让“李云龙给孔捷或丁伟牵马坠蹬”。
如此一来,这“李云龙”还不跳脚骂娘?
至于结果,崇祯早就料到了——有些人注定还是要“死气沉沉”“一动不动”的,可军中的那些李云龙们指定是坐不住了。
这可远比杀了他们还难受,接下来绞尽脑汁想办法,或多或少地肯定会有所收获的,将来多收获个几百东虏首级是大概率的。
尤其是关宁军,以前从上到下都是牛哄哄的,祖大寿、祖大弼、祖宽、吴三桂、李重镇,一个个都号称天下名将,这回让你们给那左良玉牵马坠蹬,看你们有什么话说?
谁叫你们自己不争气呢?
开战以来,除了失败、避战、甩锅,还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崇祯也知道此举有点“不地道”,可为了激发众将的积极性,只得暂时如此了。
这些将领确实“冤枉”,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实际兵力只有一个标营3000人,骑兵只有大约一半,每年的军饷开支为6万两银子,杨国柱、虎大威、孙元化、周遇吉、黄得功、祖宽、刘泽清等人差不多都是如此状态,当然马多的银子适当多一点。
这是嘉靖朝的名臣翁万达设计出来的一套军事体制,一个军镇设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四个标营,每营3000人,名义上总兵是老大,但实际大家互不统属,合计一个军镇12000兵,平时驻扎不同的汛地,战时合在一起,如此“互相独立、大小相制”,再有文臣掌控其粮饷供应,从而实现“以文制武”的目的,再有内臣监军,从而实现“以内驭外”的目的。
这套体制一百多年来运行良好,基本是符合实际的,在外击败了一个个凶恶的边地敌人,还避免内地出现类似唐末五代武将跋扈、割据一方的隐患。
但现在面对东虏这个超级敌人,已经彻底玩不转了。
无他,万历皇帝的疏忽让东虏猥琐发育的时间太长太长了,导致这东虏一出场就强的没边。
先不说对方的训练水平,对方一个普通旗主统驭25个牛录,一个牛录300人,共统兵7500人,大部分还都是骑兵,而且这7500人从上到下是层层负责,再加上他们的包衣、包衣阿哈之类的仆从,一个普通的旗主实际统领至少1万兵。
更别提正黄旗、镶黄旗这类严重“超编”的大单位,一个旗相当于两个普通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