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船上睡?
绝无可能。
战士们一想到船舱内复杂的气味,还隐隐想吐。
大家很一致选择了连夜搭建。
除了回程必须坐船,其他没必要的情况下,他们都不打算上船了。
驻地那么艰苦的条件,他们都坚持下来了,没道理在海岛上扛不住。
不就是建房嘛!反正他们搭帆布棚子的经验足,这种事情举一反三,应该不会太麻烦。
现在有岛民热心教他们,材料也齐全的,无非出点力气。
说搭就搭,大家开始忙活。
在外面海风中干活儿,不少人开始吸溜鼻子,照这么吹下去,明天肯定一个个都爬不起来了,到时候不是来干活儿,纯是来养病的了。
为了让大家暖和些,章爷爷和丁奶奶收集了好几户人家的防雨布,将防雨的盖布扎在一起拉成一片长长的遮挡帘,两头用绳子系紧挂在了椰子树上。
有了这条长布的遮挡,大家坐下来,风小了很多,个子较高的战士就缩着脖子干活儿,这样风就吹不到脑袋了。
岛民还给生了好几个火盆,方便大家聚在一起干活儿。
有了荧荧火光,手下速度都快了,之前借着集合大厅散出来的光,大家都不敢快速拉叶片,怕割到手。
棚子的底架离地约莫五六十厘米,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一些迷路闯进屋内的爬行动物。
比如青蟹和招潮蟹,那大蟹钳,被夹一下绝对能掉肉。
到了晚上,上岸的蟹特别多,如果棚子不离地,很可能刚睡着,一个蟹钳夹住你,这种还挺惨的。
万一遇见其他爬行生物,也是蛮恐怖的,海蛇诸如此类的。
所以在居住区周边,岛民还挖了足够深的陷阱带,这样能有效保障居住区的安全,不然光靠棚子离地,可睡不了安稳觉。
岛上原住民都是住石头屋,棕榈棚子就是方便定期上岛干活儿的人住的,不是长期住人的,所以大家不会特别花费精力去建,用岛上的植物材料,以后维修或者重建都比较方便。
棚子底架用的是岛上的竹子做的,现在的竹子长得都很巨大,所以用料很扎实。
上面的棚子结构框架,也是竹制的,棚子高度有一人高,像祁悦这种身高进去完全不影响,但是像关廷林这种一米九的身高,就是头发丝蹭着棚顶了,要是再比他高一点的人,就得歪着头进,棚高有些压抑。
往里面挤着住四个人,是完全没问题的,建好后比石头屋住着宽敞些。
大家围着火盆,处理砍好晒了几个大太阳的棕榈叶。
一片叶子起码有三米长,好在晒过了太阳,叶片流失了一点水分,不然光把这一片棕榈叶搬起来就挺费事的,又大又重。
力气大的人负责砍掉棕榈叶叶柄,搭棚子上只需要用到叶子的部分。
然后需要先将叶子最外侧两边的叶边按照纹路撕开到底,要多撕开几条叶边,将一侧的叶边编织成粗麻花,一会儿方便上房编到框架上,风大也不会轻易被掀开。
巨物时代就是好,叶片长的特别大,一个棚子只需要四张叶片,就能简单盖住顶,再细致加两片,棚顶就严实盖住了,周边围起来用六张叶片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