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令颁布前后,江南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局面让多尔兖等满清统治者始料未及。面对日益尖锐的矛盾以及不断壮大的江南抗清力量,他们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来缓和紧张局势。
于是,出身于江南且经验丰富、处事老练的洪承畴被委以重任,出任“内院大学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地方。”
接到任命后,洪承畴立刻暴露出其对权力和地位的极度渴望。他上书表达忠心道:“皇上特别赐予我经略之职。我恭敬地阅读了圣上的谕旨,感受到皇上对我的信任与任用,言辞恳切而周全。我定当竭尽全力,努力实现剿灭与安抚的目标,不辜负皇上顺应天意、爱护百姓的初衷。”
自此以后,洪承畴对清朝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地效命,并积极参与到各地招安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之中。而随着洪承畴的彻底倒戈,大明王朝的所有复辟希望彻底破灭。
这一年的八月份之初,洪承畴抵达南京,正式上任。在这个时期,除了明朝皇室成员以朱聿键和朱以海为首的人趁机反抗清朝,试图恢复明朝之外,江南地区的广大农民、市民、商人和小手工业者,还有一部分地主士绅和知识分子,都怀着坚定的信念——“宁可断头,也绝不剃发”,在南京、吴江、苏州、金山、江阴、嘉兴等地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清斗争。
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洪承畴采用了以安抚为主,剿灭为辅的策略。他在政治方面大力拉拢江南的地主阶级,目的在于削弱反清的力量,因此在顺治二年和三年连续举行乡试,成功地招揽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与此同时,对于江南地区原本属于明朝的官员,除了让他们保留原来的官职继续任职之外,还允许现在在职的官员“举荐”人才。而他本人也向朝廷推荐了大量的前明降官降将、乡绅学士,一次竟然多达一百四十九人之多。
除此之外,洪承畴还上书请求朝廷蠲免钱粮,并停止征运漕粮。他在奏折中写道:“江南地区,由于明朝末年的赋税过于沉重,再加上官军的欺压残害,百姓们生活得非常困苦。尤其是那些遭受战争伤害最深、最为痛苦的州县,当地的人民纷纷逃离家乡,导致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土匪盗贼频繁抢掠,使得老百姓没有了居住之所。”
为了防止这些逃散的人民转化为土匪强盗,洪承畴建议对那些受灾最严重、最残破的州县,应当区别对待,免除他们的赋税和徭役,或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洪承畴在江南积极展开招抚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过去的人脉和关系网,巧妙地运用这些资源来实现招抚目标,并取得了显着成果。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便是成功招抚了盘踞在江南、湖广、河南三省交界处山区的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所率领的军队。
除了上述事例外,洪承畴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推进招抚进程。例如,对于那些愿意投降的官员,他不仅保留其原有官职,还对他们过去的行为既往不咎。这种宽容政策使得许多人纷纷响应,主动归降。通过这样的方式,洪承畴顺利招安了江南地区的宁国、徽州以及江西的南昌、南康、九江、瑞州、抚州、饶州、临江、吉安、广信、建昌、衷州等诸多府县。
也在这个时候,洪承畴也见到了许多当年在朝廷中的老朋友,比如黄道周,这令其投降后的本性体现无疑。
黄道周,出生于福建东山县,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天启二年考中进士。弘光帝被俘后,隆武帝(朱聿键)立即召黄道周入阁,封他为武英殿大学士。
当年年七月二十一日,黄道周亲率门生赵士超,毛玉杰等人领三营士兵一千余名,向浙江信州进发。
黄道周高举抗清义旗,深得民心。一路招募义士,筹措粮饷,仅两个月时间,从军者达九千多人,募集了大批粮草和资金。于是军威大振。先后击败了降清明将信州总兵张天禄、满清贝勒溥洛率领的五万大军。但南明毕竟大势已去,后方空虚,黄道周经常处于孤军无援之中,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形势。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被俘。
清兵俘获了黄道周,用尽各种方法劝降,都没有成功。清廷深知黄道周是南明德高望重的贤臣,其才华和品德实属罕见,因此洪承畴决定亲自出马,试图用自己的现身说法,以及与黄道周之间的同乡、同学关系来诱使其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