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张禹皆是热情有加,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年轻女子的背后向张禹问好。
用饭之际,张禹注意到屋内陈列着不少佛经,其中甚至还有几本梵文经书,便问:“老丈信佛吗?”
老者哈哈大笑,“哪里哪里。老朽昔年曾是秀才,靠抄录经书谋生而已。如今天下大乱,黎民百姓能温饱已是万幸,哪还有闲心去想那些玄之又玄的事。”
张禹顺势问:“晚辈看这架上有几本梵文佛经,老丈可是通梵文?”
“这个倒不通,”老者摇头,“不过家中有本梵文注解,是往年为官府抄录佛经时留下的。”说着,他起身翻找出一本陈旧书册,递给张禹,“少侠若有兴趣,不妨拿去。”
张禹连忙取出银两放在桌上,“不瞒老丈,这书晚辈确实需要。”
老者摆手道:“这破书不值几个钱,留在家中也是无用。”
张禹坚持道:“老丈,这书对我甚是重要,您收下这些银两,也可补贴家用。”
老者脸色一沉,说道:“少侠这是看不起老朽?若再如此,便请离开。”
老丈态度强硬,张禹也就不再继续坚持,只是在临行前,悄悄将一张银票裹着碎银放在桌上。
次日,张禹终于来到了少室山下。
他换上了一身淡青色长袍,腰间佩戴着一柄长剑,一头黑发以简单的发带束起,几绺散落的发丝更添了几分剑客的洒脱。
此时的山脚下人头攒动,众多百姓携带着香烛、供品,纷纷准备上山礼佛。
他们中有衣着朴素的农夫,有行色匆匆的商人,还有面容愁苦的妇人。
这些乱世中的百姓,在生活的重压下,将希望寄托于佛祖,渴望能在这动荡不安的世道中寻得庇护。
张禹随着这些香客们一同踏上石阶,一路沿着山道蜿蜒而上,直到山顶的大雄宝殿。
上完香后,他寻到站在大殿内香案旁边的知客僧。
“这位大师,在下想在寺内留宿几日,吃斋念佛,抄诵经文。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知客僧闻言面露难色:“这位居士,本寺已许久不开放寮房供居士留宿了。”
“大师,我心慕佛法已久,还望成全。”张禹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叠银票,抽出两张,恭敬地塞进功德箱。
见到这一幕,知客僧迅速合掌,念诵佛号:“阿弥陀佛,佛度有缘人。施主一心向佛,贫僧岂有拒绝的道理。”
果然,我佛不度穷逼。
张禹双手合十,答礼道:“多谢大师。”
就这样,张禹在少林寺住了下来。他每日抄录经文,打坐练剑,宛如一名真正的慕佛居士。
直到第七天,寮房内,小沙弥送来了四卷写着梵文“楞伽经”的经书。
他之前特意记下这三个梵文的写法,因此一眼便认了出来。
张禹强压内心的激动,待小沙弥走后,才小心翻开《楞伽经》,仔细查找。终于,在反复翻阅后,他从行缝之中发现了端倪。
张禹屏息凝神,将隐藏其中的《九阳真经》悉心抄录,随后,将其混杂在之前抄录的经书中。
为了不引人怀疑,他又在寺中住了三天,这才离开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