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长得有多不像人,那些球体怪物毫无疑问也是高科技种族,光那个把短距离空间跳跃当走路用和开了挂一般的变形能力,都够西门戎喝一壶的了。
然后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球体怪物如此之强,“人形攻击者”又大概率把“赤”号球形飞船当成了同一类敌人,那么他是怎么敢上来就打,还敢近身攻击的?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球体怪物的战力和体积成正比,“人形攻击者”把“赤”当成了“只有一百米直径的弱鸡”,而他生前若是遇到了“两百多米直径的较强者”和“近四百米直径的更强者”,那恐怕会好好掂量一下再攻击,甚至直接跑路也说不定。
西门戎在思考这些事情,却没有耽误任何攻击,事实上,现在的“赤”号球形飞船的攻势比方才针对“人形攻击者”时凶悍多了,伽马射线激光束、电磁动能炮、等离子喷流、氢弹什么的不要钱一般地一股脑倾泻出去,至于实际攻击的后果……可以说有效,也可以说无效。
球体怪物毫无疑问也是有护盾防御的,虽然平均到面积上可能比“人形攻击者”要弱,但考虑到它们庞大的表面积,这护盾的总能量相当惊人,而且球体怪物也不惧怕消耗,它们的血肉在不断地被摧毁,但与此同时有更多的血肉“奔涌”过来。一时间破坏和补充竟然达成了某种平衡,以至于相持不下。
此刻在两个球体怪物“拼接”成的空腔内部,温度和辐射强度已经到了太阳表面的强度,而仅仅在数秒之后,这个温度和辐射强度已经到了比太阳更大、更热的恒星小犬座阿尔法星南河三的表面水平……不仅仅是武器释放的能量,还包括球体怪物和球形飞船的护盾爆发出来的光热,形成了制造炼狱的恶性循环。
不能在等下去了,否则就算不被球体怪物吞噬,也早晚是被高热摧毁飞船的终局,更不用说球体怪物数量庞大,万一再叫来几个直径在公里级别的“超强者”,那西门戎真是连人带船都死无葬身之地。
作为隶属地球联邦的星际开拓者,西门戎自然有应对各种绝境的相关经验,现在的处境,解决方案自然是空间裂缝加短距离空间跳跃二连击!
分割线
从“客观”角度上说只是毫秒级的时间,但在西门戎的“主观”视角上,却有那么一丝“永恒之长”的既视感。这并非幻觉,而是奇异物质导致空间速率大规模起伏的副作用。
尽管二十、二十一世纪的古人已经提出类似空间裂缝和空间跳跃的概念,但让它们真正转化为实际技术的契机,却是二十四世纪初的“奇异物质合成技术”。
奇异物质不是反物质,也不是暗物质,它和正常物质唯一的区别,就是空间曲率呈现负数,而这一点点区别,让很多技术有了实现的可能。
空间是非常“坚韧”的存在,你可以让它波动,让它扭曲,让它畸变,却很难让它真正地破碎。而具有负曲率的奇异物质则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它是空间跳跃技术和空间裂缝武器的物质基础。
目前“赤”号球形飞船储备的奇异物质,只够一次全威力的空间裂缝和一次短距离空间跳跃的,这种“够”其实也是勉勉强强,甚至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西门戎可以保证空间裂缝攻击能破开球体怪物的护盾和肉身,但此后的短距离空间跳跃能跳多远,具体落点在哪里,那真的只能看脸。
在一些古代人写的科幻作品中,空间裂缝被描写为“黑色闪电”一般的存在,但实际上它根本就是无色的,或者更明确地说,空间裂缝本身几乎无法用光学手段来观测,这还真是“无形之刃,最为致命”。
然而空间裂缝接触目标时的反应,不仅可以以光学手段观测,而且动静很大由于球状怪物单位面积的护盾强度弱于“人形攻击者”,但体量大的多,这一发的空间裂缝经过调制,在力量“密度”上稍弱,但更宽、更长。那头两百多米直径的球体怪物所化的血肉障壁,直接被切了通透,而空间裂缝攻击引发的后续效应,让这庞大的怪物整个破裂开来。
巨量的血肉横飞、泼溅,原先处于内侧的光与热一下子释放出来,直径两百多米的球体怪物发出垂死的痛苦悲鸣,直径近四百米的同类则非常淡定地开始吞噬、回收崩裂的血肉,至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赤”号球形飞船,已经踪迹全无。
分割线
毫无疑问的,这是一次让西门戎感到失败的空间跳跃。
在空间裂缝已经发射,球体怪物被切开的那一瞬间,备用引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能源输入了空间跳跃装置,这导致护盾防御的强度大约减少了百分之十,而这就是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