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拱手说道“陛下务实逼虚,臣等敬佩!”
刘辩不再和他们客气,给每人盛了一碗肉汤,开始自己吃了起来。两人夹了一口菜,被辛辣得慌忙喝汤。刘辩讪笑道“如果不习惯,这些青菜是清淡的,就着肉汤也还可以。”两人默默地吃着青菜,喝着肉汤,心里惊叹陛下果然异于凡人。
用膳之后,刘辩实在不舍俩人,留宿荀彧、刘晔秉烛夜谈。
刘辩对着两人拱手以礼,正色问道“如今大汉危卵,民不聊生,不臣者众,朕向二位咨询救国之策。”
俩人对视一眼,荀彧先答道“臣以为,大汉危机始于党锢之祸,使皇家与世家嫌隙,朝廷流失贤良,治政不善,疲敝百姓,引发黄巾之乱,后饮鸩止渴,为平乱而推州牧,导致地方军、政合一,促成诸侯崛起。臣认为应再善用世家,军、政分立,施怀柔之策,修养天下。”
刘晔提出异议“党锢之祸有错,皆因世家压皇权,天下诸侯林立,也少不了世家身影。臣以为军、政要分,天下要修养,世家更要制、用。所谓制、用既要管制,也要巧用。”
荀彧、刘晔俩人基本点出弊端,只是所站身份不同,对世家的态度有所不同,整体思路基本和刘辩所想一致。
思量俩人所说,刘辩也道出自己想法“两位先生所说很有道理,但朕认为当下弊端还有一点,就是断了天路。昔日高祖亭长出生,开国功勋多半白身,为何当今大汉,只有举荐之制?百姓的孩子永远是百姓,不被察举者就泯灭众生,朝廷也失去一位贤能。若那位贤能不甘心,不就憋着造反。应有一策,能为天下开新科,给天下能者一个机会,这也是朕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
荀彧、刘晔沉思半晌,敬佩说道“陛下之远略,实在远见卓识,臣等佩服。”刘辩牵起二人手,欣慰道“有两位王佐贤臣的辅佐,朕想我们定能开创一个中兴的大汉。制、用世家,军、政分立,修养天下,天恩开科。”
荀彧、刘晔二人跪地叩拜“臣等定当竭力,不辱皇恩。”
刘辩搀扶起二位,想到当下,不由黯然叹气“国策都是以后长远之事,如今董卓还在,时局不利,不知有未来否。”
荀彧说道“陛下不必忧愁,正如王司徒女儿所说,我方三胜,董卓三败,何况陛下已经打败董卓一次,董卓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我等只需坚持即可。”
刘晔也说道“根据杨太尉所说,我们现在精兵1.5万,新兵2.5万,并且新兵经此前战役洗礼和这半月训练,也初具战力。我等只需继续坚守至关东盟军到达,董卓必亡无疑。”
由两位王佐的肯定,刘辩也自信了不少,再问询道“消灭董卓之后,两个爱卿认为该如何再为一统?”刘辩也不再绕弯,如今诸侯林立,董卓造反就如郑公射向周天子的箭,天下不臣者都跃跃欲试,当今天下,皇命所及不过两三州郡而已。
此次俩人意见高度一致,异口同声道“效仿高祖!”
刘晔说道“高祖立足川蜀,暗度陈仓入关中,以图得天下。当今我等已在关中,立关中入川蜀更易而,待关中、雍、凉、汉中,川蜀在手,厉兵秣马,修养三载,再不臣者,王师所至,无不投降。”
荀彧补充道“陛下仍是正统,敢冒天下大不韪者少也。陛下只需沉心闭守,凭关中之险,也不是那个诸侯可轻易攻取。守雍、凉、关中3年,足以成军20万,两年内可取汉中、川蜀,五年内气吞中原。”
听着俩人建议,略有刘备隆中对的感觉,先占天下一分,后谋求一统。细细想来,也是如此,关中良田沃土,而且易守难攻,若后面顺利占据雍、凉、汉中、川蜀,既有战马之地又有广袤资源,想不成功也难,而且刘辩也才14岁。
三人畅聊至深夜,油灯补了两次灯油。张让实在坚持不住,最后跪求刘辩入寝,才草草结束。
俩人因还未立功勋,也是暂时隐秘好俩人,荀彧按照举孝廉任职守宫令,刘晔任职中书令,这样俩人能陪同刘辩左右,供其询政问策,同时刘晔带来1000宗亲子弟编入禁卫军,守护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