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胤礽受不了,还可以骑马。
太皇太后七十多岁,只能坐大车。
她坐的大车,虽然车轮巨大,还包了三层牛皮,车厢里面垫了八层软垫。
但是,车子没有减震设备,加上路面凹凸不平,来回一路上,可把老太太给折腾坏了。
胤礽知道暂时修不了水泥路,更不可能修柏油路,他能修的现在只有是“马路”。
“马路”是什么?
就是“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正史中,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在大量商品运输的需求推动下下,英国人约翰·马卡丹,设计出了新的筑路方法。
用多种碎石分层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
这种路的路面平坦,坚硬宽阔,承重能力很高,而且造价便宜,施工简单。
可以把在路上的行进时间,缩减到五分之一,而且坐车会很舒适。
不过之前为了画画,耽搁下了,现在只需要找个合适的契机。
等哪天修好了路,四个轮子,装了减震板或者弹簧,还可自由转向的马车就可以出现了。
自鸣钟,算是穿越者的传统技艺,弄明白了,就能造各种齿轮相关的工业器械。
透光琉璃就是透明玻璃,已经安排上了。
……
以上这些,抗生素,外科手术,路,透明玻璃……以及所有的衍生品,都可以用到对俄战争中,任何一种都是利器。
衍生品就没有写,也没法写。
比如望远镜,显微镜,玻璃瓶,铁皮罐头,温度计,燧发枪,蒸汽机,有轨车,火车……
因为,这屏风上的字,还要让康熙知道。
胤礽就是明着告诉康熙:
儿子一直就想着这些事,每件事物都有出处和来历,不定哪天就出成果。
循序渐进,这样就不会让康熙觉得太突兀,心生疑惑和不满,从而禁止胤礽去做。
毕竟,可以阻挡胤礽“干正事”的,第一个就是康熙,银钱的事还要往后排。
胤礽画完圈,就出了书房,到了前院葡萄架下。
现在已经是申正二刻多点,四点半多,太阳斜下,院子里凉快点了。
他坐在葡萄架子下面,给德柱做了个拉琴的动作,又做了个写字的动作。
德柱心神领会,带着两个小太监,去书房把他的马头琴拿出来,还搬来一张小桌,纸笔墨砚都摆好。
胤礽要拉会儿琴,还要写谱子。
学琴这事,从胤礽天花刚痊愈后,跟着康熙去坤宁宫参加大祭时,就提出想学。
坤宁宫大祭,萨满们在向萨满神献祭贡品时,会用到几种乐器:手鼓,三弦子,马头琴。
当时胤礽提出要学马头琴,康熙还犹豫了一下,孩子太小,学琴是不是早了点。
倒是太皇太后和太后都支持,还特意掏了体己银子让内务府给做了几把小号的马头琴。
另外从宫里找了戏班的乐工来教他。
但是,当时的胤礽没怎么学会,因为刚开始,他就非常抵触。
自从顺治朝停了“犯官妻女入宫”以后,宫里“乐府”的乐工,都是由太监来充当。
这些太监平时要负责宫里的节日演奏活动,平日里,还会在宫里唱戏。
太皇太后和太后经常带着后宫嫔妃们去听戏,小时候胤礽也跟着也去过。
不过,他只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为什么?
触到他的人设红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