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拍着肚子笑嘻嘻的说。
“哎吆,光顾着看画了,饿着咱寿星公了,快快,刘忠,去膳房看看,要是做得了,就摆膳。”
太皇太后乐呵呵的应着。
太监刘忠在外面应声去了。他前脚刚走,太监赵昌又进来了。
“启禀皇上,各宫值守的妇人科太医和收生嬷嬷都到了,在慈宁门候着。”
康熙看看胤礽,吩咐道:
“把这三个匣子拿给他们一起看。里面的东西叫产钳,让他们看看妇人难产对不对症。”
“嗻。”
赵昌抱着三个匣子出去了。
一会儿,刘忠从膳房回来了,回禀说晚膳都做得了。
太皇太后吩咐摆在外间。
慈宁宫司膳太监招呼着太监们,把晚膳摆在三张排起来的膳桌上。
五个人来到外间,净手后分主次坐好。
本来苏麻喇姑要站在太皇太后身边伺候,在胤礽和康熙的要求下,也坐了下来。
桌上摆的都是金银餐具,每道菜都盖着盘盖。
今年初,康熙刚下了旨意,宫里把膳桌上大块烤肉改成“肴羹”,禁用金银餐具。
乌烟瘴气的烤肉架子不进屋,更不上桌了,只在膳房烤好再端上桌。
宫里的风俗习惯,已经开始从餐桌上向汉人靠拢。
但是,只有慈宁宫不需要改多少,特别是餐具,太皇太后和太后都是蒙古人,就喜欢金银器。
胤礽也不认为奢侈,反而觉得金银器自带杀菌效果,对老人孩子也挺好。
桌上摆着差不多三十品各色菜肴,中间有个两尺的大号盘子,盖在下面的应该是只烤全羊。
按宫里规矩,太皇太后的用膳标准是二十四品,太后同例,苏麻喇姑的标准是十品,加起来得五十多品。
但是,标准是标准,多数时候,太皇太后和太后吃的都很随心。
想吃什么就跟膳房订什么,从来不要求排场。
一句话,除了节庆日有外人在以外,平时没那么“事儿”。
就像今天,因为要给胤礽过生辰,就提前多订了不少菜肴。
平时的话,婆媳俩一起用膳的话,也就二十品菜肴,还要赏出去好几品。
正式用膳之前,司膳太监先端上一大碗长寿面来,放到胤礽面前。
胤礽用筷子夹起一根,挑的老高,开口问:
“长吗?”
太皇太后笑呵呵的应道:
“长!”
然后,胤礽把这根面条,小心翼翼的挑到太皇太后的碗里,再说:
“老祖宗增福增寿!”
“好好,二阿哥增福增寿!”
接下来,胤礽把同样的流程又做了三遍,分别给太后,康熙和苏麻喇姑每人挑了一根长寿面,吉祥话也相互说了三次。
最后碗里的就剩一根,祖孙五人各自一口气吸溜进去。
然后司膳太监上来把所有的盘盖取走,拿着银刀就要切大盘里的烤全羊。
胤礽制止住他,伸手要过银刀,自己来切。
烤全羊不大。
用的是三十多斤的羊羔,去头去蹄去内脏,从昨天就开始腌制,放在冰鉴里一晚上。
再烤出来也就十来斤的样子,去掉骨头,也没多少肉。
一刀把羊脖子切下来,按照科尔沁规矩,先给最尊贵的太皇太后。
再一刀,右前腿给太后。
左前腿给康熙,右后腿给苏麻喇姑,剩下左后腿放在自己碟子里。
太子干了太监的活,却没人觉得他下贱,反而都很欣慰,这孩子一天天大了,懂事还孝顺。
等着四个长辈都动了筷子,胤礽直接下了手,拿起羊腿就啃。
说是羊腿,实际拿在手里,跟后世的大鸡腿没大多少。
胤礽啃得很快,但又不是那种“饿死鬼投胎”的啃法,没有肉渣横飞,也没有让人不适的吞咽声。
就是单纯的速度快,吃的很香,但又很文雅的那种。
“就爱看二阿哥用膳,呵呵,看他用膳啊,我自个儿都能多吃几口。”
太皇太后乐呵呵的停下筷子,太后他们也一样,都笑着看胤礽大快朵颐。
“老祖宗这里的膳食好吃!”胤礽停下来,咽下口中的羊肉,喝了一口奶茶。
虽说宫里有食不语的规矩,但是这里,也没与那么严格,只要小心吞咽,别呛到就行。
“老祖宗你们也吃啊,凉了就不好吃了,阿玛也没用过晚膳吧。”
胤礽起身给众人挨着添奶茶。
这活本是司膳太监和贴身太监的,但是谁也不敢跟太子抢。
他现在除了是真心的亲近长辈们,有个主要目标就是立人设——孝顺。
所以,胤礽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示孝心的机会,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在乎太皇太后,太后和康熙怎么看。
一顿晚膳用了不到两刻钟,众人漱口净手后,又回里间坐下。
闲聊几句后,康熙突然问道:
“二阿哥,以后再画什么?”
胤礽抬起头,考虑一下回答道:
“阿玛放心,儿子不做那赵佶。”
“儿子将来要辅佐阿玛治理天下,画画,小道尔,儿子以后不会在这上面费神了。”
康熙就担心这个。
今天太子拿出这画,着实惊到了他。
虽然他没见过其他西洋画,但他确定,太子这画技,拿出去是可以开宗立派的。
就怕太子在这条道上走到黑,忘了本业。
没想到父子连心,太子早有决断。
康熙很开怀:“好,这才是阿玛的好儿子!”
“好好好,我孙儿志气还在,老祖宗也放心啦。”
太后平日里从本心里的讨厌汉学,不光自己不愿接触汉学,甚至连汉话也不让五阿哥胤祺学。
这话她听不明白。
太皇太后就给太后解释:
“赵佶,就是那宋朝的徽宗皇帝。写得好字,画得好画。可惜靖康年里被大金国给活捉了去,不光受尽了侮辱,还丢了多少大好江山,被后人骂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