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亮听闻士徽收拢流民过万的消息,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意。他感叹道:“文君兄,你心怀黎民百姓,这份胸怀和担当,令人敬佩,实乃我辈之楷模。吾替天下百姓谢过文君。”
士徽微笑着回应:“明规兄,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我微薄之力,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虞亮点头道:“文君兄,你的这份担当和胸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我愿意与你一起,为天下黎民百姓尽一份力。”
“明规兄有所不知,我心之志向。”
“四海波澜不惊,千里沃野铺锦,万民安居乐业。春风拂面,桃李芬芳,沃土千畴,麦穗金黄。青山绿水间,牧童悠然放歌,农夫耕作,村舍炊烟袅袅。街巷中,孩童嬉戏,老者闲谈,笑语声声。”
“大厦巍峨,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文教昌盛,礼仪繁荣,天下士子皆能展其才志。外无战事,内无忧患,四海之内皆成和谐乐土。天清气朗,万物共生,苍生与天共欢,万邦皆安。”
虞亮听完士徽的抱负,心中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他单膝跪地,拱手说道:“明规不才,愿为主公效劳。不求他报,只愿共襄盛举。”
士徽见状,目光柔和,连忙扶起虞亮,激动地说:“明规兄,如此深情厚谊,徽受宠若惊。今后愿以诚相待,共襄盛举。
“今后有明规助我,大事可成也。”
士徽望着虞亮,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明规兄,眼下就有一个问题,还请帮我。”
“明规兄此来岭南地区有些时日了吧。”
虞亮闻言,说道:“回主公,来了有六年。交州的情况,我确实有所了解。”
“想必对交州颇为熟悉了?”
“交州谈不上,交趾郡内还行。”
士徽说道:“足够了,眼下我们需要将交趾城外的流民一一安置,目前已经安置了部分,剩余的部分还在寻找合适的聚集地。元规兄有什么建议?”
“主要将第一批流民安置在了哪里?”虞亮询问道。
“交趾城外西南的河边,设置了三个新的聚集地。”
虞亮思索片刻,缓缓说道:“眼下交趾城外已无合适的土地供我们选择,不如将眼光放远一些。”
“主公,我们何不在在山脚下建立新的聚集地,提供给流民居住。同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山地的自然资源,如山间的野果野菜和树木,以及一些适合山区种植的作物,如竹笋等,还可以发展畜牧业。这样一来,流民们不仅有了安居之所,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
“明规,你的想法正合我意。山区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安置地点。那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为流民提供生存的基础,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数个新的聚集地。”
虞亮略有迟疑的说道:“主要还需预防一个问题,我们在身边建立新的聚集地,会不会引起骆越与南蛮的不满。”
“你说那些骆越与南蛮部落?”
“我们汉人与他们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他们有什么不满,那就打到他们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