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冯唐率领的大军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接连攻克汝宁、归德、卫辉三府。
战场上,军旗猎猎作响,刀光剑影中,敌军节节败退,冯唐的将士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术,书写着胜利的篇章。
这一个月的征战,可谓是马不停蹄。从一场战斗到另一场战斗,士兵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前行。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厮杀,都耗尽了他们的体力与精力。
如今,虽然胜利的喜悦弥漫在整个军队,但疲惫也如同阴影一般,笼罩着每一个儿郎。
冯唐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麾下那些满脸疲惫却依旧眼神坚毅的士兵,心中满是感慨与怜惜。
他深知,这些士兵是这场战争胜利的基石,是帝国的脊梁。然而,此刻他们急需休整。
经过一番思索,冯唐大手一挥,下达了命令:“将大营迁至汝宁府境内,让兄弟们好好休整一番!”
随着命令的传达,大军缓缓向汝宁府进发。一路上,士兵们步伐虽显沉重,但纪律依旧严明。
到达汝宁府后,营帐迅速搭建起来,军医们开始为受伤的士兵诊治,伙夫们忙着生火做饭,整个大营逐渐恢复了生机。
与此同时,冯唐坐在营帐内,眉头紧锁。他深知,战争还未结束,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军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钱粮也必须充足。
于是,他铺开纸张,蘸饱笔墨,将此次战役的详细情况以及军队面临的需求一一写在战报上,着重提出希望能自行招募兵士钱粮,
以保障后续作战的顺利进行。写罢,他仔细地将战报装入信封,选派了一名精锐的信使,命其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
在京城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昌隆帝正坐在龙椅上,审阅着各地呈上的奏章。
太监总管戴权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殿内,手中高举着一份战报,高声喊道:“陛下,前方加急战报!”
昌隆帝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呈上来!”戴权赶忙上前,将战报递到昌隆帝手中。
昌隆帝迫不及待地打开战报,目光迅速扫过字里行间。
看着看着,他的脸上渐渐露出惊喜之色,不禁拍案而起,大声赞道:“好!好一个冯唐!竟能如此迅速地连下三府,实在是朕的得力战将!”
然而,当看到冯唐在战报中提出的请求时,昌隆帝陷入了沉思。他缓缓走下龙椅,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此时,一旁的林荀大人上前一步,躬身问道:“陛下,可是冯将军的请求让您有所顾虑?”
昌隆帝微微点头,说道:“林爱卿,冯唐请求自行招募四万大军并自行征粮,此事虽能解他燃眉之急,可朕也担心会引发诸多问题啊。”
林大人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冯将军久经沙场,忠诚可靠。如今前方战事吃紧,若不满足他的请求,恐怕会影响后续作战。
况且,冯将军在当地招募兵士,可利用熟悉地形之便,更快形成战斗力。至于征粮,只要加以监管,制定明确的规则,想必不会出现大乱子。”
昌隆帝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说道:“林爱卿所言有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朕若连这点信任都没有,又怎能让将士们为朕效命?”
说罢,昌隆帝回到龙椅上,大声吩咐道:“拟旨!朕准冯唐再招募四万大军,可自行征粮。命他务必尽快整军备战,扩大战果,早日平定叛乱!”
戴权立刻应道:“遵旨!”随后,匆匆去安排拟旨之事。
没过多久,圣旨便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汝宁府。当信使将圣旨交到冯唐手中时,大营内一片欢呼。
冯唐躬身接旨,眼中满是感激与坚定。他深知,这是昌隆帝对自己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陛下如此信任末将,末将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冯唐站起身来,对着京城的方向抱拳行礼,随后转身面向麾下将士,大声说道:“儿郎们,陛下恩准我们招募新军、征粮备战。我们定要养精蓄锐,等新军一到,便再次出击,为陛下、为大周平乱!”
“愿为陛下效命!愿为将军效命!”士兵们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响彻在汝宁府的上空。在这欢呼声中,
冯唐看到了军队的士气与希望,他坚信,在陛下的支持下,在全体将士的努力下,这场战争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