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没什么热闹可看了,双方协商一阵后,胡大领着手下也走了。
徐安赶紧拉着孙三郎回家,她还计划在天黑前把红薯粉煮出来哩。
之前好几次,徐安没搞清楚红薯粉和水的配比,煮出来的粉条都不成型。
第一次水放多了,漏在开水里,最后煮成了一大锅淀粉汤。
第二次水放少了,红薯粉根本漏不出来,孙三郎一使劲,整块掉进锅里,煮成了一大坨红薯粉丸子。
第三次粉浆配比还不错,只不过对水温没有掌控好,漏下来的粉都煮烂了。
今天这是第四次尝试了,徐安摩拳擦掌,誓要把红薯粉完完整整地做出来。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孙三郎信心满满,不努力不行啊,他吃各种乱七八糟的失败品都已经吃腻了。
回到家,徐安迫不及待生火烧水,别看红薯粉做起来容易,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除了红薯粉的水粉配比,水温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不能烧开,但是又要保持九十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这里没有温度计,徐安只能凭感觉来控制水温,经过前几次的尝试,她心里已经有了成算。
孙三郎就像是一个工具人一样,徐安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好不容易到了最后的漏粉环节。
他掀开衣袖,手腕部分的红肿还未褪去,没办法,为了保持粉条的完整性,在用水瓢漏粉时拍打手腕是最有效的办法。
徐安帮忙舀粉,又要加柴火,最后还要捞粉条,忙得团团转。
在经历过一瓢废粉后,在孙三郎的轻轻拍打下,粗细均匀的粉条缓缓地漏出,落在热水里,逐渐形成凝固的粉条。
“耶!终于成功了。”徐安举着长木筷,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可比做豆腐难多了,卤水点豆腐看起来复杂,实则很容易,多一点少一点没关系。
但这粉条就不一样了,只要哪里没达到标准,做出来的粉条就不会成型。
高兴之余,徐安赶紧把成型的粉条捞出来,再整齐排列在事先准备好的竹架上。
望着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条,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着金光,徐安别提多欣慰了。
有了这些粉条,自己之后在这古代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由于是试验,准备的红薯粉浆不多,两个人互相配合,不到一个小时,就把所有的粉浆漏了出来。
“呼~终于可以休息了,这活也太累了,你看我手腕,都肿成什么样了?”孙三郎毫无形象地坐在门槛上。
他嘟囔着挽起衣袖,给徐安看自己红肿的手腕。
对于孙三郎这个搭档,徐安还是很满意的,除了偶尔有些神秘兮兮外,他任劳任怨,做事也很利索。
她吐了吐舌头,“真是辛苦你了,下次我帮你做一个护腕,这样拍起来就没那么痛了。”
“呵呵,那我可要谢谢你了。”孙三郎皮笑肉不笑。
“你现在怨谁呢,做底层人民就是这么辛苦的,要靠自己双手吃饭,谁叫你不愿意读书呢。”徐安旧事重提。
孙三郎赶紧捂住耳朵,“不听不听,王八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