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1年春,苏星云面临新的问题:随着部队的消耗越来越大,而供应不足,尤其是土硝产量成为了问题的瓶颈。面对这个情况,苏星云甚至开玩笑地说恨不得和临县抢大粪去了,但显然,这解决不了问题。
实际上,苏星云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止硝石短缺那么简单。劳动力同样短缺,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时代,人口寿命普遍较短,青壮年劳动力成为了极为宝贵的资源。苏星云辖区内共有两万三千人,其中青壮年男子约八千人,尽管他们大多身体强健、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但面对增长的军事和工业生产需求,这一数字远远不够。
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和护村队的力量,苏星云不得不从农业部门抽调了大量劳动力,使得本就紧张的农业生产更加吃紧。他深知,如果不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扩张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然而,扩张并非易事。苏星云需要仔细规划扩张的方向和策略,以避免招惹更强大的敌人。东南方向是北京的粮食供应基地,杭州和南京驻有重兵,显然不是理想的扩张方向。向西扩张则可能遭遇元朝在安徽的军事重镇安庆,以及着名的冶炼厂铜陵,这些地方同样危机四伏。
经过深思熟虑,苏星云决定将扩张的目标定在了西北方向的巢湖地区。这一地区相对较为偏远,元朝的军事力量相对较弱,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农业开发价值。同时,巢湖地区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苏星云未来的战略发展和物资运输。
当然,扩张不是张开嘴就行的。苏星云需要精心准备,逐步推进,同时加强内部建设,提升生产力水平,以确保在扩张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物资供应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只有这样,他才能战争中不败,最终实现与江南蒙元势力抗衡的宏伟目标。
苏星云为接下来的两年制定了明确的扩张与发展计划,并立即着手准备实施。随着春耕结束,他亲自率领由400名精锐护村队成员和500名经过严冬刻苦训练的长枪民兵组成的队伍,开始对和县境内各大小势力的清剿。
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和县县令陈大人关注,他急忙亲自拜访苏星云,当面问道:“苏当家,最近阁下动作实在太大,你想要如何”。面对陈县令的询问,苏星云轻松而直接的回应:“我是在抢劫啊,我要更多的土地。”陈县令闻言大惊失色,,苏星云的行动已经触及到了和县内众多有背景、有势力的绅缙阶层,这些人背后都有着强大的靠山,他们已经开始向寿春府乃至更高级别的官府去告状了。
苏星云向陈县令说到“我们不会少向朝廷纳赋,同时也不会忘记县衙的例钱”。“您只需回县城紧闭城门,向上级如实汇报我的行为,但要强调我按时交粮。至于那些派来的官军,我自会打发妥当。”陈县令问到你怎么打发?
当陈县令听到苏星云要“像几个月前打发你们一样打发”时,他害怕极了,高声大喊:“苏星云你这是意图造反。”苏星云却笑说道:“我只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强盗”,不是造反”。
陈县令离开苏星云的居所时,一边为苏星云的疯狂感到震惊,一边又不得不承认对方实力。在返回县城的路上,他不停地说道:“疯子,真是一群疯子。”
陈县令匆匆返回和县后,立即下令紧闭城门,并紧急向寿春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和州地区盗匪猖獗的公文,请求援助。这份公文迅速传到了寿春府,落在了淮南西路最高长官莫日根的案头。
莫日根接过公文,匆匆浏览一遍后,眉头微皱,自语道:“和州盗匪横行?竟需我等出兵助剿?”这时,一旁的官员适时插话,说近期从和州逃难而来的民众都是被贼军所害的情况,似乎为公文内容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然而,莫日根并未立即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他指着公文,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这公文倒是写得有趣,说这些盗匪在乡间为非作歹,但对朝廷的粮税却一分不少,呵呵 。”
“他们害怕朝廷吧。”有官员试探性地说道。莫日根却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那些寺庙的高僧,平日里何等嚣张,一出事就急着找我们撑腰,哼,这群秃驴。”言语间,他对那些高僧的轻视与不屑溢于言表。
幕僚又说,这会不会引起上级的责问?面对幕僚的担忧,莫日根展现出了老练的政治手腕。他微微一笑,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拖字诀”:“汉人们有一招叫拖。给无为军发报,让他们做好准备,但不要急于行动,待到夏收之后,再去和州‘剿匪’。这样,半年过去了,既给了上面一个交代,又不至于让局势失控。”
幕僚闻言,立刻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对莫日根的深谋远虑表示钦佩。然而,莫日根的布局并未就此结束。他紧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再给和县发报,敦促他们务必完成今年的夏征任务。这样一来,即使苏星云他们在和州搞些小动作,只要粮食按时入库,朝廷那边也就无话可说。”
苏星云在和县令紧急发出求援公文后,内心虽紧绷如弦。然而,几日过去,他注意到周围县城,特别是他尤为关注的无为军户所,并未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迹象,这让他心中稍感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