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元年
闻听武则天废帝自立的消息,朝堂之上,顿时如同炸开了锅,群臣震惊、愤怒、惊慌,各种情绪交织,气氛凝重。
中书侍郎苏味道,一向以圆滑着称,此时也难掩怒容:“此乃大逆不道之举!武氏野心昭然,竟敢篡夺皇位,置李氏宗庙于何地?”
御史中丞贾大隐则厉声道:“武则天悖逆天理,置礼法于不顾,此等行径,我大唐朝野,人神共愤!”
尚书左仆射崔敦礼更是激愤难抑:“武后篡位,是对先帝的不敬,是对皇族的侮辱,是对大唐江山的亵渎!”
兵部尚书张仁亶愤然道:“武氏此举,已触怒天人,我等誓死扞卫李唐正统,绝不容许逆贼得逞!”
群臣纷纷附和,朝堂之上,一片声讨之声。
但在此时,有老臣站出,试图平息众怒:“诸位同僚,虽武氏行径令人发指,但如今武氏已然被废为庶人,我等当冷静应对。”
李治闻讯,心中五味杂陈,身体本已虚弱,此时更是颤抖不已。
他深知,武则天的决断,已将他置于尴尬之境。
但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愤怒与忠诚,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李治的心境如同被骤雨侵袭的秋叶,满是忧愁与不安。
光幕上的文字,仿佛利剑,刺穿了李治平静的内心。
‘武则天称帝’,这五个字如同咒语,回荡在他的耳畔,令他心神不宁。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武则天辅佐他处理国事的一幕幕场景。
她的聪慧、果决,曾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如今却成了他心头的阴影。
李治的思绪,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难以平息。
如果…
如果,他没有在今日废后,那么,未来的朝堂,是不是就如光幕所知的历史那般?
他深知,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朝政之事,定然更加依赖于武则天的辅助。
长此以往,武则天的权力,就如同野草,疯狂生长,直至覆盖整个朝堂。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划破了李治的思绪。
如果他的病情加剧,甚至无法亲自上朝,那么,武则天是否有可能,与他并肩而立,共同执掌朝政?
这个想法,让李治感到一阵阵心悸。
尚书右仆射刘齐贤,一位以公正着称的老臣,缓缓出列,声音中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
“陛下,武氏之行,已触国之根本,臣以为,废之为庶人,恐不足以安民心,固朝纲。依律,当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刘齐贤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朝堂之上,也重重地落在了李治的心头。
他深知,一旦下达这样的命令,将彻底断绝与武则天的任何可能,更将大唐推向未知的未来。
但李治也明白,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武则天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大唐的稳定。
朝臣们的愤怒,百姓的期待,乃至历史的评价,都在这决定中。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决绝。
“诸位爱卿,朕知此事重大。”
李治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
“然,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武氏虽曾有大功,但其行已悖于纲常,危及社稷。
朕虽心痛,但为大唐江山社稷,为我李唐子孙,为天下苍生,今日,朕只能依律行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那眼中既有决断,也有难以言说的哀伤。
“传朕旨意,武氏,虽废为庶人,但其罪行,不可不究。
依律,当行流放之刑,远戍边关,以观后效。
如此,可安民心,以望其能悔过自新。”
李治的决定宣布后,朝堂之上并未如他所愿的那般获得认同与平静,反而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群臣面面相觑,不满与担忧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仿佛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