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还想再举荐一人,此人名为王徵,早年喜爱古器和机械,曾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还将其写成了一部书。”
“名为《新制诸器图说》。”
“之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
“此人对于机械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或许能对太子殿下有所帮助!”
王徵.....
朱慈烺回想了一下,印象中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据说是明朝的机械大师。
甚至被人和徐光启共称为‘南徐北王’。
有传言说,他当时甚至研发出了蒸汽机。
不管这个传言是真是假,朱慈烺还是记下了这个名字,准备明天让锦衣卫前去宣旨。
大明想要发展,以后肯定会用到各种器械,这样的人才可不能错过了。
随即,朱慈烺又道:
“这个名字本宫记下了,明日就派人去找。”
“另外,本宫明日也会派人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建造火器研究院,在这之前,本宫先在东宫给你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不论需要什么人、或者需要什么材料,都可以从兵仗局和军器局调用。”
“本宫再给你拨十万两银子,用作前期经费,不够了随时跟本宫说。”
毕懋康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火器?”
《军器图说》上面记载的火器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想要一起研究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毕懋康想知道朱慈烺目前需要哪种火器,然后他着重研究。
朱慈烺则是一脸认真的说道:
“虽说大明现在的火器都需要进行改良,但本宫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燧发枪!”
朱慈烺说着,这次打开了《军器图说》,然后将燧发枪那一页展示在了毕懋康面前。
随后继续说道:
“大明现在拥有的火铳质量实在是太差了,炸膛的风险极高,导致士兵们都不怎么喜欢使用火器。”
“而且每到梅雨天的时候,火器就无法使用了。”
“所以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研发出一种新的火铳取代现有的火铳,这本书上提到的燧发枪就是最完美的替代品!”
毕懋康思索了一下,随后开口道:
“太子殿下,老臣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有件事情老臣必须要提前告知你。”
“老臣之前大概估算了一下,一把燧发枪的制作成本最少也在十两银子左右,而一把普通的火铳只需要三两银子甚至更低。”
“所以想要大量生产燧发枪的话,需要很大一笔钱!”
这大概也是历史上为什么崇祯不支持毕懋康改良火器了,因为实在是太费钱了。
制造一把燧发枪的钱都可以制造三四把普通火铳了。
崇祯那个时候哪里还有钱啊!
虽然崇祯没钱,但朱慈烺有啊!
就算拨给了户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内帑现在还有差不多三千万两白银、外加几百万两黄金。
等抄完山西八大皇商,最少又是五千万两银子的进项。
更别提他还有系统这个外挂了,里面积攒的系统货币随时随地都能兑换出一亿两白银!
所以,太子爷还真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