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关中僧侠游大唐,说书拍案龙抬头】
十八岁那年,玄奘离开金山寺,踏上了环游大唐国土的旅程。
而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这个作为西行起点的关键事件,则发生在贞观十三年,玄奘三十岁左右的那一年。
玄奘知道,他还有宝贵的十二年,足够他完成很多事,做很多的准备。
回忆着异界前世的历史知识,玄奘离开金山寺后,立刻做出了北上大唐国都长安京的计划。
原因很简单,此时正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春末,贞观元年的前一年。
六月,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立为太子的那场玄武门之变,目前还没有发生。
现在出发,玄奘凭借着他初成散仙的修为。
虽然不会腾云驾雾,但翻山越岭时脚程快一些,这场大戏,应该还能赶上个热乎的。
所以,在轻易潜入江州州府,见过生母殷温娇,求了一封她写给外公的亲笔信后,玄奘便踏上了旅途。
当然,在临走之前,玄奘还找到了那个霸占其母,偷梁换柱,冒名顶替上任江州知府的刘洪。
做蒙面好汉,抢了他随身的银两当盘缠,还不忘赏了他一记撩阴绝后脚。
保他后半辈子就算有命活,也得是个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
一路北上。
此时的大唐国内,虽然局势初定,但各种小规模的叛变和流寇作乱等情况,依旧相当频繁。
虽然心中有意尽快赶往长安,但路见不平,自然也需出手相助。
玄奘一路上单手抬着大水缸,看似笨重。
但这却并不影响他用空出的另一只手,顺路铁拳惩恶、戒刀斩匪。
虽然时间上,确实是耽误了不少。
赶到长安时,已至六月底,错过了那场玄武门之变。
年仅二十八岁,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秦王李世民,刚刚被他老爹立为太子不久。
李建成、李元吉已死。
未来的太宗皇帝,此时正在清理政敌,为八月登基称帝之事,扫清最后的一点点小障碍。
关键时期,朝野上下氛围敏感而凝重。
外公殷开山,虽然早已向李世民表忠,但在接到了玄奘带来的书信后,仍旧忍着怒气暂时将事情压下。
只对玄奘说,“此事待来年秦王登基,大赦天下之后,再动手不迟。
操之过急,只怕最后反倒便宜了刘洪那贼子。”
玄奘自然没有意见,更何况,他本来也想找机会留在长安城。
好好看看这片三川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的丰饶美地。
再认真观察一下,这位大唐唯一的天策上将,名留青史的治世明君,是不是真的如历史中那般贤明。
是不是真的有能力,配合他未来的计划,成为撬动西游大局的重要一环。
受外公殷开山邀请,玄奘暂时在相府中居住下来。
大水缸摆在小院内,而他本人则带上假发,换上一身纨绔公子哥的行头,混入长安城民间打听消息。
目标,当然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
没错,就是西游故事中那个闲的没事干,给长安城及其附近所有渔夫掐算推演,结果差点把泾河水族捞绝户的袁守诚。
既已知晓剧情,玄奘便不想被动应对未来的局势变化。
如果那个袁守诚真是个知根底、能掐算,还很有热心。
喜欢帮助社会中下层生产者增加劳动收获,提高生产力的家伙。
那么必然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
然而玄奘易容化身为公子哥,走遍这长安城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引得一个个头牌清倌人侧目眼含情,无数文人雅士、豪门贵胄咬牙切齿,心不甘。
结果却只有一个。
袁守诚?没听说过。
钦天先生的亲戚?不知道,也许是什么极远房的旁支表亲吧,别人的家事谁清楚呢。
上层社会消息最灵通的地方,玄奘没能查到半点消息。
酒肆茶馆、街边地摊。
甚至是城外,马夫脚夫休息的茅草棚下,玄奘也很隐晦的打听了一圈。
结果一样,都是没听说过。
好嘛,玄奘索性以担心生母殷温娇为由,求外公殷开山安排了一个引见的机会。
直接面见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为母亲卜卦问吉凶。
当面问清楚,这总没得跑了吧。
结果却不料,对方还真是个精通“术”字门,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的好手。
他竟提前对外宣称自己身染重病,不见一切来客。
敬酒不吃吃罚酒,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了。
玄奘才不会轻易放弃。
反正明面上顶着为母卜卦的招牌,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