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且更始,时乃日新,新年伊始,百物维新。刘琛在州牧府寓居数日,享受着家的温暖与安宁。
然流光易逝,转眼已届别离之时。刘琛心虽怅然若失,然亦深知汉中未复,国事为重。于是,偕同刘明、法正二人,共赴恩师董扶处,以贺新岁之禧,兼叙师生之谊。
抵达董扶居所,但见书卷盈室,墨香四溢,儒雅之气蔚然。董扶治学严谨,对刘琛则精加考校,目中既寓严师之训,亦含厚望于后辈。刘琛秉持谦逊之心,应对如流,无负祖父刘焉及恩师董扶之殷望。
考效之余,刘琛得暇在董扶处逗留两日,师生共品香茗,论道谈学,或究学理之微,或述古今之变,相得甚欢,情意融融。这两日时光,对刘琛而言,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洗礼,让他志向愈坚,信念弥笃。
然聚散有时,离情难舍。在老师董扶及刘明的依依回望下,刘琛与法正踏上归途,直指汉中。反顾来途,心怀依依,感慨万端;瞻望前程,则光明在望,希望如炬。
归途迢迢,刘琛与法正不复促步,悠然游历于广汉郡诸邑之间,细察民情生计。自成都而往沔阳,沿途所见,蜀中百姓安居乐业,神情恬淡,自得其乐。庐舍俨然,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腾于晨光暮色之中,一片岁月静好之光景。
家给户足,仓廪充实,民心安定,非但满足于廪食壶浆之暂安,亦怀远志,憧憬未来,心之所向,皆含希翼之光。纵有战乱流离,自关中跋涉而至的难民,亦于此地觅得栖身之所。官府施仁政,非止恤其急难,亦以宏阔的心怀,纳流离失所之众,让这些如浮萍无依者,得安于蜀中膏腴之地,遂得定居。
这一幕幕温馨而平凡的画面,刘琛心绪涟漪迭起,不得不感慨,刘备据蜀川而兴蜀汉,承汉室之祚,历四十三载而社稷不倾,非独力之所致,更益于刘焉之时,底蕴渐积,民心归附,物阜民安,基业固矣。是以武侯诸葛亮能六出祁山,矢志北伐的壮举,给了四百年大汉一个体面的结局。
沔阳之畔,沔水悠悠,野鸭嬉戏于碧波之上,蹼击水而潜,觅食于渊,晨光微露,涟漪轻舞。岸侧,杨柳依依,微风徐来,拂面而过,携初春之清新,添心间之惬意。
春光旖旎,景致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万虑皆忘。刘琛与法正两人,漫步于水滨,各自牵着马匹,步伐不急不缓,尽享此间宁静与和煦,乐在其中。
“孝直,你至益州已逾半载,心中可有所感?”刘琛凝视着辽阔的天际,语气温文而意蕴深远。
“巴蜀之地,广袤无垠,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秦得巴蜀而雄六国,高祖亦藉此而奠定帝业。而今时局动荡,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益州基业已固,若遇明主,善加运用,天下未尝不可再度归一。”法正闻言,唇边泛起一抹淡泊而睿智之笑。
两人相视而笑,闭口不言,看着对岸的黄发垂髫小儿投石驱赶水中的群鸭。
日色渐霁,橘红渐染苍穹,缓缓沉入地平线下,刘琛与法正这才悠游步至南郑城阙之前。城门高耸,巍然屹立,以卫兹城,虽值黄昏欲尽,犹自喧嚣不息。四方之民,络绎于途,次第待入,其面皆现急切与向往之容。
此景此情,刘琛与法正皆心生奇慨。继而依次进城后,步至郡守府门,更是被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