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的春天,大宋禁军都会组织一场大型的演武活动,从中选拔出武艺高强的禁军充任官家的近卫“班直”。
阴历二月初六这日,是例行的禁军演武活动,宋徽宗赵佶传下旨意,王公宰执和皇子宗亲们要一起随驾观操。皇子们听了都很兴奋,平时虽然也有武教头在“射堂”内专门教他们骑射,大多是走过场的,对成绩的要求并不严格,远不如“资善堂”内的翰林先生们严厉。
以至于练了许久的骑射,依旧没什么对抗经验,如今能到校场亲自看看,观摩禁军们的实战演练,怎么会不高兴呢?
比武的场面热闹非凡,场内外欢声雷动,就连一向对武事不大感兴趣的官家也看的津津有味,随同观操的皇子们也都很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禁军们的演武活动还没收尾,三皇子郓王赵楷已经有些忍不住了,有意在官家面前露露脸,讨得官家的欢心和大臣的注意,便起身施礼道:“父皇,难得今日父皇闲暇,皇兄皇弟们也学了许久的骑射,儿臣想和众兄弟们到场里去试试,一来检阅一下儿臣们的学习成绩,二来也为今天的比赛助助兴,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皇帝赵佶正在一旁兴致昂昂的观看着操演,闻言宠溺的看了爱子赵楷一眼,神情颇有些意动。
赵佶一生多子女,仅被俘前就生了三十二子,三十四女,在众多皇子中,最扎眼的有两个,一个是已故的王皇后所生的皇长子赵桓,另一个是王贵妃所生的赵楷,二者相比,赵桓是皇长子,且为嫡长子,在年龄和出身方面占了优势。
赵楷尽管比赵桓小了一岁,但其才华在众兄弟中无人能及,他爱好广泛,无所不逮,学造深渊,文擒瞻丽,其诗、文、书、画造诣直追赵佶,故声望极高,群臣对他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赵佶对他也是宠爱异常。
对比于赵楷,赵桓除了身份高贵,别无是处,且为人古板木讷,少学术,人缘也不好,然而,赵楷毕竟是嫡长子,赵楷只能算是庶子,在确立接班人的问题上,赵佶不好冒然逾制,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赵佶违心地立赵桓为皇太子。
身份问题让赵楷暂时失去了这次机会,虽然无缘太子之位,但赵楷的学业日益精进,皇帝对他的偏爱和器重也与日俱增。
政和六年,赵佶先是打破“唐以来,皇子不兼师、傅官”的惯例,破格任命赵楷为太傅,不久又无视“宗室不领实权职事”的祖制,任命赵楷为提举皇城司(类似明朝的锦衣卫,权责极重),命其拱卫京城,侦查臣民动静,大力扶植三子赵楷的政治势力。
此外官家宴请蔡京、王黼等宰执大臣,以及到大臣府中赐宴时,作陪的都是赵楷而不是赵桓,以至于朝臣们暗自揣测“官家已有废立之意”。
仅仅有了权力还不行,为了增加赵楷的声望,赵佶特意让其在群臣面前展示才华,政和八年,赵佶又作出一项重大决定,让赵楷参加殿试,“有司以嘉王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