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西坡,就是申山的西坡。
那个老汉说山贼们藏在申西坡,未期赶到之后,却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准确的说法是,人一旦走到申西坡,就将看见种种刻意留下的线索,把人引往申山西坡往一处深谷的甬道。
未期在发现的第一处被打灭的篝火焦痕处就停下脚步,仔细在附近找了找痕迹,终于确定自己的猜测。
“……看上去像是埋锅造饭的痕迹,但是处理得太过刻意。
没有适合加起来锅或者铁头盔之类的容器的木棍,如果不是这些木棍也填了火,就是从开始就没有在火上架任何东西。
附近更没有被清理出适合待人的地方,也没有没吃完的食物之类。
合理怀疑,留下痕迹的这些人最多只留了两三个人造了个篝火的痕迹,只弄来了那么些枯枝……”
未期明白,因为自己事前看出老汉有意引导自己到这里来,所以自己才能发觉这些痕迹有多不对劲。
如果是没有察觉老汉话语中的诱导,那被引来此地的人只会循着痕迹找过去,然后或许就会在前面看到进一步的记号,最后一步步被引到陷阱或者埋伏里去。
假设真有那个自己之前被引到这里来的秃石山和尚,那么那个和尚是发觉了老汉和方家的态度有异,还是没有?
未期不知道。
还有一种可能是根本没有那个秃石山和尚,所谓的和尚只是老汉引诱未期上钩而编造出来的,或者真有那么个和尚不过和尚的遇害已经在数日之前,未期来到这里只是自投罗网而注定不能救到什么人。
“……整理一下现状吧。”
未期认真思索,觉得和尚的事情很可能是真,假设和尚的事情是假的,老汉和指使老汉的方家根本没必要特别扯出一个属于六大玄门的人物来,否则万一吓到未期这名被引诱者,反而会让被引诱者避之则吉。
到这一步,基本可以确定方家指使老汉挑选对象引诱来此,针对的就是除妖师或者有修行在身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听说六大玄门弟子可能中了圈套的时候生出援助之想。
再进一步思索,如果是对六大玄门的弟子实力认识较为清楚的六大玄门中人,也许也可能觉得秃石山和尚根本不需要援助而无视这个消息。
那么,老汉的说辞有可能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吗?
不无可能,但是未期没法判断。未期只听过一遍说辞,就算想找人去依样画葫芦看老汉是否会说出同样的说辞,哪里找这样的人,又哪里保证那个老汉会真的引诱每个符合条件的人?挑选对象的依据又是什么?
不知道的条件太多,未期摒弃这种想法,从最根本的一点重新着手。
最能明确的一点就是方家和盗匪的关系,加上老汉的诱骗行为背后有方家的授意这一点。
因为老汉的说辞十分狡猾,若是好事者听说事情之后先就地打听,其中有与事实不符之处,听到说辞的人自然会生出疑惑之心。
所以关于盗匪和方家的关系必然是真,这样就算其他内容可疑,因为陷阱是在申西坡盗匪这边,对于生出疑心不上当的人方家也很好打发走。
有必要引诱有修行者,而且最好是散修;陷阱在盗匪这边,盗匪反而是让被引诱者失去戒心的幌子。
结合起来这两点的话,未期只想到一种可能:“……是妖道,方家、申西坡盗匪这两方是为一位妖道服务。”
四下无人,此处已是申西坡,未期觉得距离已经足够,环境也合适。
于是就在——应该是申西坡盗匪所伪造的——篝火痕迹这里,未期自己清出一小片地方盘腿而坐。
未期作为妖道几乎不掌握任何这个世界的玄妙法术,不过未会谁留下的书册之中,倒是记载了几种不知道为何未期可以使用的手段。
如果不是在未会谁的住处做准备的时候未期已经将其中好几种亲自试过,他也不知道这些居然自己可以用的出来。
记载这些“手段”的那一本无名小册子未期也随身带着,不过上面的“手段”已经被他记熟,他带着无名册子也只是想得到其他可和册子内容互相对证的资料后参考。
未期盘地坐下,调匀呼吸,强迫自己的思考在静止和活跃之间往复。
不久,他抓住了感觉,将自己的意识逼入了一个半梦半醒的状态。
一股清风从这山林中穿过,正从静坐的未期身边流过去。
未期对这股清风产生了两种感觉——一种是身体切实地感觉到了的清风吹拂的触感,另一种则是如同水面荡漾起波纹一样在梦境般的世界中自己所在的位置周围产生了细小变化的感觉。
这种把思考和感触分割起来的手段,叫做“黄粱法”,未会谁曾经让未期试过能不能用这种功法,所以未期首次使用这种功法就是在未会谁的面前。
未期记得当时未会谁是这么说的:“修行者的灵识要和‘幽冥’——也就是另一个世界——沟通才能使用玄门手段、法术。
为此,有些助于修行者启蒙灵识或者进行修行的办法就被称为功法,这‘黄粱法’出自‘魔极四海’之中的叫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