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邦就准备开始如他在听了张良所讲《太公兵法》后所想的那样测试下这些人了!
首当其冲的是萧何。
刘邦出征攻打英布前,萧何自然也来送行。
刘邦故意怠慢冷落萧何,还特地对他冷哼了声后说道:“这回我去九江打英布去了,你萧大人在京城里可得好好干好各方面的工作!”
本来刘邦这话说得没啥毛病。但配搭上他那种冷漠表情,这与他平素的风格就大相径庭,显得有些阴阳怪气起来了!
萧何不明刘邦何意。但他心里有些发毛,总觉得刘邦对他有看法。于是,他便找了个机会偷偷问张良这是咋回事儿。
张良笑道:“皇上不是对你的工作不满意,而是太满意了!萧大人若继续如此下去,恐怕皇上就要对不起你啰!”
萧何还是大惑不解。
张良就向他指出有功高盖主的可能性。
萧何一听,顿时明白过来,忙向张良求教该怎么办。
张良笑笑说道:“你趁他不在京城,偷懒回你的封地去趟,尽量做些坏事儿,再找人上京来告下自己的状,这回事就过去了!”
张良给萧何出这主意是要让他用“自污”来以示清白,表明自己没有追逐权力的欲望。
而刘邦敲打萧何呢,主要是怕萧何太“配合”吕后工作了。毕竟他们曾经密切配合,使计逮捕并除去过韩信。
张良给萧何出这主意,却又恰巧符合了刘邦想考察萧何的地方。萧何一“偷懒”回封地去“做坏事”,必然就不会那么频繁地向吕后汇报工作或找吕后商量工作方面的事了。这就算符合与吕后交往并不算密切的了。
其次呢,萧何既然表明自己志不在权位上,那就说明他没有必要去迎逢吕后,另找靠山。
果然,在刘邦出征期间,萧何依着张良的计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霸占了一些田产,制造出一些“劣迹”出来。还指派一些人在本地官府及上京城来告自己的状。
刘邦打败英布回来,一听说萧何在他离京后弄出这么多坏事来,并听指派的秘探汇报说萧何经常不在岗,也根本没与吕后联系过,他才放心地开怀大笑道:“萧何这老小子也有今天啊!”
当大家听刘邦这样笑话萧何,都以为刘邦要惩罚萧何了。谁晓得萧何主动前来请罪时,刘邦却很是亲密地把他扶了起来,并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萧何,你我是好弟兄。天下都是弟兄们一起打下来的!你谋取的那点儿私利算不了啥子!是我给你的封赏太少了!”于是,他又对萧何加了一些封赏,并正式任命萧何为相国。位在樊哙之上。
曹参因在齐国为齐国相辅佐刘肥,不大可能与吕后有多少接触,因而也深得刘邦信任。故而,在后来张良与刘邦论及萧何死后,哪些人可以为相时,刘邦说:“曹参可以。然后是陈平。陈平过后是周勃!”
即使刘邦死后多年,汉朝初期的历任宰相果然依此次序而来。可见,刘邦在“知人善任”方面,还是很有独到之处。
萧何也倍感刘邦对自己的信任,更加勤奋地工作。他还抱病之中也制定了《九章律》,成为汉朝的奠基性律法,为汉朝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后来才有了“萧规曹随”之说。即是说萧何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矩,曹参接替他为相后,点儿都没有改变那些规矩!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张良、萧何、曹参这些重臣,是刘邦与吕后之间进行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
但是,在刘邦要改立太子这回事儿上,萧何与曹参并没有张良那么懂刘邦心思,把话说得模棱两可的。所以他们是直接对刘邦说那样不妥。这使得刘邦也暗自动摇起其决心来了。
不过,只要张良还没有明确表态,刘邦就还是要坚持这么做的。毕竟他也真的更喜欢赵王刘如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