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叶小瑶行踪的调查,从苏萧明生前的踪迹开始,根据他的生活轨迹,试图找出他和叶小瑶见面的线索。
可查来查去,没有一点头绪。
何志明带人调查了几日,头发都白了不少,人都熬瘦了,和调查组那边开会,几次崩溃。连副局都找他谈话,要他找心理疏导。
而陈立这边反反复复又看了几遍叶小瑶的信,想在字里行间那些虚构的话里,找到和现实对应的点。
既是反话,那正着看也许就是行踪。
看了几天倒真有收获,叶小瑶在信里除了介绍自己最近的生活,就是见闻,遇到的人和事,有趣的记录,事无巨细和父亲汇报,哪怕是早晨的蛋饼好吃,都会写进去。
陈立根据信中所谈的地方,都带人走了一遍,跟着他的小寒有些不解,认为这多少有些浪费时间,不知陈立到底想干嘛。
其实陈立就是在确认一件事,叶小瑶信里的经历也许是虚构的,但,其中许多细节都是真实存在的,西街的烧饼确实好吃,东区的牛肉丸子最大,文昌街炸油条的夫妻总是斗嘴,所有这些地方应该都是她真正去过的。
吃着一份信里提到的馄饨时,陈立突然开口,“小寒,你说叶小瑶为什么和父亲说这些呢?”
小寒皱眉思考着,“她信里经历是虚构的,但在心理上看,讲这些,她自己也是心虚的。就比如说谎的人,总要说点细节真实的东西掩盖谎言和心慌,想让一切看起来合理,算是某种心理暗示。”
说到这个小寒一下明白了陈立的意思,“陈队,你是说,信里除了经历,其他都是真的。”
陈立点头,拿出他记录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店铺,有和冯云一起吃的早餐铺子,有和同学一起去玩的剧本杀店,有同事热情推荐的便宜花店,还有一些化妆品美甲店什么的,甚至有公司团建的度假村。
可现实中叶小瑶身边,没有朋友没有闺蜜没有同事,更不会有公司团建。
这一切故事是她虚构的,但地点都是真的。
一个人即便是说谎,只要掌握她足够的谎言,也会总结出规律,而他恰好有足够多的叶小瑶的信。
所以陈立总结,虚构的故事搭配真实的生活细节,就是叶小瑶掩饰心虚写出这些信的特点和规律。
陈立将信里所有的地点,按照时间排序,再根据调查到的,现实中她大概什么时候和谁一起在计划接近谁做什么事,做对比。
中间细节虽然不知,但大概这几年她的走向,已经大部分能对上号。
陈立走了两天这些地方后,在专案组会议上,给出了调查结果。
按照叶小瑶信里提到的地方,对照时间,大概从北到南再到市中心,这是一条行走的线。
再根据她信里提到的一些事,找了心理学家,对应上现实中冯云被拐,误杀,和郝哲一起卖郝大伟公司的产品,进方盛被造黄谣,以及和冯严相遇,遇上焦东等等,这些大事件都是有时间的,陈立对应上所在时间里的信件内容。
总结出她与人相处的叙事规律,将没对上的时间,在附近地点一一排除,找到了许多之前没调查出来的细节,包括她接近的那些和洪先生有关的小公司,和一些她想要得利而接近的人。
经过审问,很大一部分人都吐口,曾经身边有个这样的女人出现。
通过他们的描述做出,叶小瑶逐渐改变容貌的画像,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陈立通过这些调查,和更多接触过叶小瑶的男人的总结,逐渐将叶小瑶的形象丰满起来。
资料足够多,细节就多,他找了安城大学犯罪心理专家,还请了李教授一起,帮着做了一个完整的,叶小瑶的犯罪心理侧写。
最后总结出叶小瑶大概的心理形象。
“叶小瑶,女,身高一米六左右,体重在九十斤以下,虽然她如千面女郎,接近男人时都会化身为对方幻想的样子,但,一个人这么多年,再怎么演戏,内在有些东西变不了。
在现有的资料中,所有她接近过的男人,选择的固定几个心理学词汇中,大部分都选了其中两个。
一个是脆弱,另一个是野心。”
陈立之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叶小瑶努力往上爬也好,打工也好,接近那些人得到消息敛财,都是想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