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提交报告,把家属随迁到深圳来,成就是有底气的。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基建工程兵是第一批,进驻深圳经济特区的基建队伍,可以骄傲地说,他们为了建设深圳,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下深圳这个时段,已经过了9月,正式出了雨季,在极端的气象气候这块,就是过了台风季。于基建工程兵的职业特性来说,也意味着进入了深圳地区建筑施工的旺季。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少了自然环境的掣肘,到了基建工程兵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不只是成就现下居住的宿舍所属,SZ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能看到的永久性建筑了。门前的市政道路,也铺上了沥青路面,有了明显的改变。城市的建设速度加快了,区块分布紧跟着,就活跃起来了。口岸带、居住区、商业区,依托着城市的更新,旧貌换新颜,最主要的是,多了个深圳原来没有的区域“工业区”。
上埗工业区,一票电子企业,接踵而至,厂区按部就班地开始生产了,仿佛就在转眼间。这里原本是深圳河上的码头,昔日的深圳(罗湖区),在陆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里的优越条件,特别明显。作为曾经的深圳,交通最便捷的地方,上埗村临深圳河的码头地块,成了建设工业区理想的选址地。
深圳有了工业区,相伴而生地,也就有了市政大道。一条长6.8公里50米宽的道路,经过修缮一新的商业区东门老街,从上埗工业区,直达罗湖口岸。有了市政大道的深圳,迅速蜕变,转眼就是一座十几万人聚居的城市了。
让成就不能忘却的是,基建工程兵刚到深圳时,所见的一幕。那时的深圳,只有一条深南路,全长2.1公里约7米宽,路面还是砂石路面。摆在基建工程兵面前的路,就是这样,而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马上就要开始了。道路也要随着一同推进,一样是建设的项目,后面还会伴着机场、码头。没有哪座城市,是突然之间拔地而起的,深圳如果有这个打算,就要从基建工程兵做起工程开始。
现在的深圳,是以国贸大厦为地标的城市。盖的时候不以为意,毕竟印象中的深圳,到处都在建高层建筑。偶尔多出一栋超高层建筑,在建设者的眼里,不过是多了一座在建工程而已。可是这座国际贸易中心,已经连续5年,荣列中国第一高楼了。
伴着建筑施工旺季的开始,国际贸易大厦紧随其后地完工了。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是座53层的大厦,楼高166米。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这样数据的国贸大厦,无疑是中国第一的高楼,在亚洲也是屈指可数的高度。更令人振奋的是,只是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维护服务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于建设者的成就而言,绝对是能讲给孙子听的谈资。
果不其然,成欢对爷爷说过的故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数有关国贸大厦的事情。据成欢的爷爷成就的回忆,原本国际贸易中心,要盖的高度是35层,楼高一百米。因此国贸大厦的工程,也就从基建工程兵承建,变成了深圳建工集团参与。因为企业制的改革,设计和服务的公司,都是独立的企业。
有了第一的衬托,深圳的建设,彻底走上了加速的道路。罗湖区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为是深圳最早开发建设的区,罗湖区也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罗湖老区。至于新区,就是老区盖满了,为了继续盖楼,新开发出的土地。盖楼的样式依旧,高层、超高层的建筑,是标准化制式。
成就忘了原来的深圳,是什么样子了。对深圳熟悉,只是因为眼前的深圳,成就参与了建设的整个过程。现在的成就,是一个深圳人,过起了越来越自我的生活。热火朝天的建设,不过是深圳的日常,当造出的奇迹摆在了眼前,作为建设者的成就,却在不知不觉地回归了平凡。
成功和他妈妈收到了消息,应该已经在来深圳的路上了。至于接待的人选,成就不希望,是那些粤语说得不利索的战友。成功和他妈妈,是随迁人员,将来是要长期在深圳定居的。作为新深圳人,和成就和他的那些战友们一样,总要适应在深圳的新生活,也需要学粤语。
微短剧《鹏城万里》的导演,整理了一些,深圳早期建设的老照片,剪辑进了短剧中。照片里的深圳,工厂鳞次栉比,居民生活区配置了宽宽的马路。相较于基建工程兵,最初到深圳时,明显有了极大的改变,生活变得井然有序。铁路桥横跨在市政道路的上方,虽然和后来的公路高架桥没法相比,可还是有了深圳的高架桥雏形。
在彼时的深圳,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眼见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市民们喜悦的心情,都写在了脸上。和住过竹叶宾馆的基建工程兵战士不同,深圳的市民们是看到了幸福的。眼见家园的翻天覆地,道路整洁一新,难掩喜悦心情的居民们,兴奋地给居住地,取了个中式的新名字,把新城叫成了“十里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