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的拖拉机在董志华家的院子门口停了下来,小春和媒人桂珍一左一右扶着玲花走进了堂屋,然后往左转,进了他们的新房。
这件屋子本来是小春父母住的,小春家一共有四件房子,中间一个堂屋,堂屋的墙边上摆了一个小木床,是董志华在家时睡的。
堂屋左边的屋子住着小春父母,堂屋右边的屋子是放粮食和农具的地方,里面有一个大麦茓子,周围放着各种木锨,锄头,耙子什么的。
最右边一个屋子用一个破旧屏风隔成两部分,里头住着小春和小冬姐俩。外面的一部分当做是做饭的灶屋。
现在董志华要结婚了,小莲要给儿子儿媳妇准备一个新房,她和夏明正就搬到了放粮食的那间屋子。
新房里有一张新的木头床,床上铺着喜庆的大红被子,新枕头,床头放了一个木箱子,箱子旁边放了一个木桌子,都是棕红色的。
桌子的对面放了一个崭新的衣柜,这个衣柜比王大福给玲花准备的嫁妆柜子矮了一些。
柜子的前面就是窗棂子,后来,玲花的缝纫机就一直摆放在窗棂子下面,她踩着这个缝纫机给一家人做着衣服和鞋子。
玲花被扶在了新床上,她紧张局促的坐着。
新郎被一群人起哄着推了进来,一个小屋子里挤满了七大姑八大姨,媒人桂珍说唱着一套吉祥的口令,示意董志华把新娘盖头掀开,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董志华揭开了新娘的红盖头,满屋的人都夸赞新娘长的俊俏,灰头土脸的小莲和董明正也都笑开了花(当地风俗,新郎的父母要被抹花脸,其实就是用灶火里的灰抹在脸上,以表喜庆)。
玲花结婚的前一天,高山送给玲花一个新婚礼物:一个雕刻着两只凤凰的银镯子。
那天,高山把一个礼物盒交给小香,让她帮忙送给玲花。
趁家里没人的时候,玲花打开了盒子,里面装着一个用绣花手绢包着的雕刻精美的银镯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新婚快乐。
玲花的心好像被一块重石压着,往下一沉,又一次泪流满面。
她爱惜的拿起镯子,轻轻的戴在了左手上,再也没有取下来。
此时的高山已经如愿的成为了省师范大学的一个大学生了,进入大学以后,高山一股脑儿的扎进学校图书馆,他要看更多的书,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争取将来当一个博学多识的好老师。
结婚后没几天,董志华就又回部队了,玲花还是和原来一样,跟小春一起去砖窑厂干活。
春去秋来,白驹过隙。
转眼又到年底了,董志华还没有回来,直到一九九零年三月份的时候才回来。
跟之前一样,回来几天后又匆匆忙忙赶回了部队。
董志华对玲花没什么感情,玲花对他也没什么感情。
结婚一年多,两个人见面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哪会有什么感情。
董志华在部队,平时放假了还去大城市溜达溜达,见得世面广,看惯了那些穿戴时髦的女孩子,回老家看到一身农村打扮的玲花,觉得她简直土掉渣了。
就算是一年仅有的几天的见面时间,董志华都觉得度日如年,他甚至根本不想回老家,他想摆脱这里的一切。
无奈他的母亲小莲经常给她发电报,让他有假期就回家看看父母,同时别忘了自己还有个媳妇嘞。
自从董志华去部队当兵以后,就几乎再也没有摸过农具了。
玲花结婚后,每天孝敬公婆,勤俭持家,任劳任怨。
农闲的时候去砖窑厂,忙的时候就帮着公婆一起割麦种地,从来不偷懒。
到地里干活的时候手脚麻利,比一个壮年男子干活还利落嘞。
小莲和董明正对这个媳妇打心眼里喜欢。
四月份的时候,玲花突然不能吃饭了,天天干呕,小莲一看,高兴的不得了,她知道,她的儿媳妇这是有喜啦。
她们一块儿去乡里卫生院检查了一下,果然是怀孕了。
从此小莲就不让玲花去砖窑厂了,也不让她干重活了,每天给她做好吃的。
这一年中秋节的时候,小春嫁人了,嫁的是砖窑厂里的一个和泥的男孩儿,叫孙有海,孙有海是老谢庄的人。
他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两个哥哥都已经娶了媳妇,跟他们分开过了,妹妹不上学了,在家里帮忙干活。
他母亲去世的早,就一个老父亲几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几个孩子。
闲的时候跟着村里的盖房子小队给人家盖房子,还兼职杀猪,这才攒下一些钱给儿子娶媳妇。娶媳妇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作为一个本分的农村人,儿子儿媳结婚的时候最起码的衣服被子得准备吧,再穷也得请亲戚们乡亲们吃喜酒吧,总不能黑不黑白不白偷偷摸摸就领回来一个媳妇,就算别人不说啥,自己都觉得丢人,没有体面。
尽管家里穷,但穷也有穷的过法,事情该咋办还是咋办,不能乱了章程,让别人笑话。
孙有海的父亲就这样艰难的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分了家。
现在就只有一个小儿子没成家,轻松很多了,至少不用再给他盖房子了。按照农村的规矩,父母跟最小的儿子不分家,在一起过日子。
孙有海是一个机灵的孩子,他从小就知道自己家跟别人家不一样,人家都有母亲,他没有,人家家里过年有糖吃,他家没有。
村里有人结婚的时候,他拼命的抢主家撒在地上的喜糖,抢回去的喜糖他不舍得吃,每当他妹妹哭的时候,就把糖拿出来给她吃。
孙有海跟小春是在砖窑厂认识的,他经常有意无意的跟小春拉扯一些话,刚开始的时候,小春还没怎么在意,后来年龄大了些,慢慢就对这种信号有了意识。
孙有海这个人朴实憨厚,自从娶了小春以后,经常主动去丈母娘家帮着干活,是个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