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说是我捡的柴,老婆儿说这是我烧的炕。
老头儿说偏睡偏睡偏要睡,老婆儿说不让不让偏不让。
老头儿抄起了掏灰耙,老婆儿拿起了擀面杖。
两口子乒里乓郎打到大天亮,挺好的热炕谁也没睡上。
怎么?全晾凉了。”
冷不丁,现场出现一些笑声,到底大多还是过来听相声的,就要听听这失传的相声什么味道。
但仅仅一个开场诗便觉得有趣。
“第一场说一个单口相声,叫什么名字呢?叫做《斗法》。这段相声大家可能很多都没听过,因为算是失传的作品,我们整理整理弄了出来,具体怎么样,您各位往下听。
这个斗法不是现在的事情,多咱呢?明代的事情,明代什么年间?成化年间。”
“在那个时候,是明代鼎盛之时,万邦来朝。”
“就在明代成化六年,在前门外,过去有什么四门三桥五排楼,就五排楼的柱子上贴起了皇榜……”
生书熟戏。
尽管第一场说的单口相声,但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就是陌生的故事,周海一张嘴,娓娓道来便成功让下面所有坐着的观众全部跟进了神。
唯独一帮同行还在犯别扭,心里对周海更加恨。
尤其赵永世,他不知道他具体会不会两百段,看样子他是真会自己收藏的相声。
光是开头的东西,就已经是一点不错的往下走了,和他知道的八九不离十。
奈何他对单口相声不太熟练。
说过,但不常说。
单口相声似乎是每个演员都能说,基本功之一,但能不能说得好要另说了。
为什么段子如此少的时代,还能出现一些观众喜欢的老先生,那就是他们手里会的一些段子,或者自己创作的段子,让他们说就真的独一无二了,谁模仿都没有那个感觉。、
只因为里面存在独特的味道和技术。
而有的演员,却是先天就说不了单口,说出来也跟温水一样,赵永世便是如此,没有好好地学过。
但奇怪的是,周海他还真有这个能力。
于是不断地往下听,越往下听,越发现故事错不了了。
周围人员也更跟着集中注意力。
……
“好小子,不容你烧我了,先打你小子一钩杆子吧,他把这个钩杆子拿过过来了。”
此刻的单口相声已经说到后期,周海拿起桌子上的扇子比划。
“老道他倒霉催的,你就晃悠火,你甭闭眼啊,还晃悠他那大脑袋呢。
孙德龙把钩杆子拿过来瞄准,对好了,对准了,嘴里还找辙。”
演员开始倒口学人物,左手指着右手拿着的扇子,“这叫什么?这叫杆在前,钩在后,觑着目往对面瞅,对准了前拳撒后手,着家伙。”
“扔出去了,他要不说着家伙,非打到面门上不可,他闭着眼睛晃悠呢。”
周海学了一些老道闭眼晃悠的样,随后睁开眼睛道:“这一说着家伙,老道不知道什么事,睁眼一看。黑乎乎直戳戳,奔面门来了。”
“无量佛,往旁边这么一闪,一偏脸,闪过去了,算是没打着。打呀是没打着,擦着耳根子过去……”
周海带着笑容,语气变化,放大几分声音,“竿儿啊是过去了,后面的钩不饶人啊!”
说出这么一句,外加声调的上升,观众们听着纷纷露出笑容,传出一些声音。
能想象到老道的倒霉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