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事毕竟仲道一面之词,没有实证,如何能够令吕布就范?”
还没等卫籍开口,一旁的荀彧却说道:“叔父此言差矣,董卓何人也,只要此贼心有疑虑,还会在乎实证?”
不愧是是王佐之才,卫籍不禁点头:“文若兄所言甚是,须知我等是要以此事要挟吕布,并非审案,只要吕布明白我等已然知晓此事,他焉能不惧,难不成他还敢让董卓调查此事?”
“妙!妙!妙!”
王允面色潮红,摇头晃脑的说道:“想那吕布本就是反复之人,如此威逼利诱之下,焉能不束手就范!”
见王允兴奋异常,卫籍却适时摇头,泼了王允一盆冷水:
“话虽如此,可难保吕布不会孤注一掷,杀人灭口,王公可要三思而行。”
王允大袖一挥:“此事老夫自然知晓,仲道无需担忧!”
卫籍见王允如是说,也不再多言,想想也是,若是王允连此事都处理不好,那也不配名垂后世,况且历史已然证明此事非王允不可。
卫籍也不再多言,几人随后商量着此事的细枝末节。
恍惚间,案几上的灯火开始剧烈跳动。
“糟了!”
卫籍恍然一惊,他竟然忘了时辰,当即说道:
“籍此行目的是为了追查凶手,如何能在此地盘桓如此之久,我先走了!”
说着,卫籍也顾不得失礼,连忙起身离开。
……
董旻之死的消息恰如纷飞的大雪,顷刻间在雒中蔓延。
雒中的公卿喜忧参半,喜的是不知是谁吃了豹子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董卓之弟,激动之余又有些担忧董卓的暴怒,但总归是继伍孚之后又有人敢直面董卓。
此事一出,让这些还在观望的公卿们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
下了一夜的大雪终于停止,卫籍推开院门,出乎意料的是此刻街上早已泥泞不堪,无数军卒趟着雪水,在街上四处巡逻。
这可不是好消息!
卫籍心中一凝,连忙朝着相府走去。
相府中,前几日还意气风发的董卓眼下满脸愁容,见卫籍走来,连忙起身:
“仲道,事情可有进展?”
卫籍看了看面露哀色的董卓,心中诧异,他自是没想到残暴不仁的董卓竟会流露出如此表情。
不过,想了片刻,卫籍也有些释然,毕竟是一奶同胞的亲弟。
况且再说的实在一些,董旻虽然官职不显,可别管蔡邕等人如何受重视,如何身居显职,恐怕在董卓心中,董旻才是真正的亲信。
卫籍拱手沉吟:“还请相国见谅,事发突然,加上昨夜漫天大雪,贼人痕迹实在难寻。”
“唉……”
董卓叹了一声:“可怜吾弟被人枭首,连全尸都未保存,老夫之罪也!”
卫籍心中冷笑一声,心想着,你将人头挂在车上满载而归的时候为何不这么想!
不过仅仅一瞬,卫籍便收敛起心中愤怒,顺着董卓的话说道:
“相国,贼人歹毒此事焉能怪相国,依在下看,可恨的是那些暗怀异心的公卿!”
“仲道此言何意?”
“朝中公卿辅佐相国安定雒中,可竟然出了这样的事,难道不是彼辈无能?”
董卓沉吟道:“仲道之意是让老夫罢免三公?”
卫籍微微点头:“此事还需相国决断,况且依籍之愚见,如今奉车都尉身死,相国更应立威以服众人!”
董卓双眼微眯,陷入沉思,良久,他冷声开口:“仲道言之有理!”
紧接着,董卓立马回头:“速去传蔡邕来见老夫!”
卫籍见状松了一口气,只不过对于这件事,他自知说不上话,也不在此地多做盘桓,当即退了出去。
而就在卫籍回到家中不久后,相府中。
“伯喈,老夫欲废三公,以你之见该由谁来接替?”
蔡邕闻言先是一怔,他没想到卫籍这么短时间内就能促成此事。
沉吟片刻后,蔡邕将早已想好的说辞说了出来:
“相国容禀,此事非同小可,若是轻言废立怕是引得朝中人人自危。”
“老夫心意已决,伯喈只管明言!”
蔡邕看了看董卓,装作迫不得已的说道:
“若是相国执意如此,尚书令王子师出身太原王氏,德高望重又颇有才干可为司徒,至于旁的……司空荀爽初来乍到有些疏忽也是有的。”
“嗯,说的有理,就依伯喈之言!”
董卓根本不做多想,他此番只是为了立威而已,对于谁来做这些并不在乎。
况且在董卓看来,这些人手中无一兵一卒,无论身居何职都构不成威胁。
可是董卓虽然不甚在意,一旁的李儒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只是他有说不上来何处有问题,只能本能的说道:
“相国前几日才重立三公,此时再提此事是否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自从桓灵以来,三公频繁更迭,已成旧例,独独老夫不行?”
“休要在言此事!”
董卓衣袖一挥,在里间躺下。
……
董旻死后第二日,天子下诏,罢杨彪为光禄大夫,黄琬为司隶校尉。
升王允为司徒兼领尚书令,原司空荀爽为太尉,蔡邕为司空,三人共录尚书事,这也算有汉以来独一份了。
一时间,朝堂风向大变,董卓不容置喙的重立三公,朝中重臣敢怒不敢言。
卫籍目瞪口呆的听着蔡邕说完,连忙起身:“恭喜岳丈!”
卫籍着实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了自己的预料,他原本只是想着将王允推上司徒之位,可没想到连着蔡邕也高升一步。
董旻之死,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蔡邕?
卫籍莞尔之余长舒一口气,这艰难的第一步终于是迈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