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籍从城下撤离,率军向后退去,再次在原本的营寨处安营扎寨。
就在士卒忙碌之际,马蹄声自远方滚滚而来,传入卫籍的耳中。
不消片刻,一支骑兵便浩荡而来,为首的正是徐晃。
“司马,徐晃来也!”
卫籍满脸欣喜,连忙向徐晃迎去:“公明无恙乎?”
徐晃跳下马来,大笑一声:“有司马锦囊妙计,某焉能有事?”
徐晃作为佯攻白波的疑兵,在进入白波谷一带后便成了一支孤军,确实面临被围困的风险。
只不过,卫籍在锦囊中告诉他,不久后自己便会率军攻打闻喜,郭太得到消息后必定会回援闻喜。
如此一来白波谷必定空虚,骑卒之围便可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的计划中,卫籍命令徐晃在郭太向南行军之后,趁其粮草辎重脱离大军,偷袭郭太的粮草。
可卫籍没有算到郭太不走寻常路,没有随大军一同前往介山,故而此计也就不了了之了。
更何况,于夫罗穷追不舍,徐晃无奈之下只能在白波谷一带同于夫罗周旋。
卫籍平复心情后又有些疑惑,不明白徐晃是如何摆脱于夫罗的骑卒,于是,他开口问道:
“公明如何能够摆脱匈奴骑卒?”
徐晃自然明白卫籍心中所想,他轻蔑一笑:
“哼,那于夫罗本就暗怀鬼胎,得知郭太被围后,独自引兵东去了。”
卫籍愣了愣,继而又有些释然,须知于夫罗与郭太本质上只是合作关系。
于夫罗的目的是要借着郭太的势力在河东趁火打劫,积蓄实力后重夺单于之位,可他万万没想到郭太不堪一用,竟然被围困于绛邑。
于夫罗自然不会冒着损兵折将的风险襄助郭太,见势不妙早早撤离河东这是非之地。
当然,即便于夫罗没有退兵此刻也无济于事,牛辅十万西凉军浩浩荡荡,岂是于夫罗几千骑卒就能改变战局。
卫籍不再想这些,拉着徐晃的手向军帐中走去,边走边说:“公明,帐内叙话。”
二人走进大帐,徐晃便迫不及待的开口:
“司马步步料敌在先,当真厉害!”
徐晃在回来的途中便已经听程军候说了大概,回想起近期发生的事,他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从最初的闻喜攻防,到后来转战临汾,再到二渡汾水计夺闻喜,直到现在引蛇出洞,将郭太逼入绝境,现如今,攻破绛邑只是时间问题。
这几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可当徐晃将这一桩桩一件件联系起来后,卫籍的布局这才逐渐清晰,他赫然发现这一切似乎都是卫籍早已计算好的,环环相扣极为缜密!
卫籍不置可否笑了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域,公明可知,行军打仗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徐晃愣了愣,开口问道:“请司马赐教!”
卫籍双手负后,目光眺望远方,故作高深朗声说道:
“在籍看来,为将者临阵御敌,最高明之处并非指挥麾下大军而是指挥敌人,让对手慢慢陷入己方圈套!”
卫籍说完后便回到帐下缓缓而坐,静静地看着徐晃,
“指挥敌人……指挥敌人!”
徐晃目光呆滞,对大帐外士卒的嘈杂声充耳不闻,他下意识的呢喃着外籍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