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大唐诗祖陈子昂 > (长篇小说)袁竹著第二十九章

(长篇小说)袁竹著第二十九章

牧宰

臣伏惟陛下当今所共理天下、欲致太平者,岂非宰相与诸州刺史、县令邪?陛下若重此而理天下乎,臣见天下理也;若陛下轻此而理天下乎,臣见天下不得理也。何者?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县令,陛下之手足,未有无腹心、手足而能独理者也。臣窃观当今宰相,已略得其人矣;独刺史、县令,陛下独甚轻之,未见得其人。是以腹蝎觱安,而手足犹病,而天下至今所以未有大利尔。臣窃惟刺史、县令之职,实陛下政教之首也。陛下布德泽,下明诏,将示天下百姓,必待刺史、县令为陛下谨宣之。故得其人,则百姓家见而户闻;不得其人,但委弃有司而挂墙壁尔。陛下欲使家兴礼让,吏勖清勤,不重选刺史、县令,将何道以致之邪?愚臣窃见陛下未有舟楫,而欲济江河,不可济也。臣比在草茅为百姓久矣,刺史、县令之化,臣实委知,国之兴衰,莫不在此职也。何者?一州得贤明刺史,以至公循良为政者,则千万家赖其福;若得贪暴刺史,以徇私苛虐为政者,则千万家受其祸矣。夫一州祸福且如此,况天下之众,同得胜道哉?故臣以为陛下政化之首,国之兴衰,在此职者也。

臣伏见陛下忧勤政理,欲安天下百姓,无使疾苦,然犹未以刺史、县令为念,何可得哉?臣何知陛下未以刺史、县令为念?补一县令,如补一县尉尔,但以资次考第从官游历,即补之,不论贤良德行可以化人,而拔擢见用者,纵吏部侍郎时有知此弊,而欲超越用人,则天下小人已嚣然相谤矣。所以然者,习于常而有惊怪也。所以天下庸流,莫不能得得为县令,庸流一杂,贤不肖莫分,但以为县令庸流资次为选,不以才能任职,所以天下凌迟,百姓无由知陛下圣德勤劳夙夜之念,但以愁怨,以为天子之令遣如此也,自有国来,此弊最深,而未能除也,岂不甚(一有可惜二字)哉?昔汉宣帝有言曰:「朕之所共理天下者,岂非良二千石乎!」故宣帝之时,能委任矣。伏愿陛下与宰相深知妙选,以救正此弊,使天下之人,稍得以安。臣有计,然甚鄙近,未能著于书,愿陛下兴念,与明宰相图之,以安天下。幸甚幸甚。

在古老的朝堂之上,一位忠诚的臣子跪伏于地,心中满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与期望。他的话语,如同清泉般流淌,穿透了权力的迷雾,直击帝王之心。

“陛下,臣斗胆进言,当今之世,欲共理天下、致太平者,非宰相与诸州刺史、县令莫属。宰相乃陛下之腹心,刺史、县令则是陛下之手足,无腹心与手足,何以独理天下?臣观当朝,宰相之选已略见成效,然刺史、县令之任,陛下似仍轻视之,未见其得人。故虽腹心安稳,而手足犹病,天下未得大利也。”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基层官员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仿佛是在为国家的脉络把脉,寻找那未竟的生机。

“刺史、县令之职,实为陛下政教之首。陛下所布德泽,所下明诏,皆需此辈为陛下谨宣于百姓。得其人,则百姓家喻户晓;失其人,则诏令不过一纸空文,挂于墙壁而已。陛下欲兴礼让之风,励清勤之吏,不重选刺史、县令,何以达成此愿?”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仿佛是在提醒帝王,勿忘基层,勿忘百姓。

“臣见陛下忧勤政理,欲安天下百姓,然于刺史、县令之选,似未足重视。补一县令,如同补一县尉,唯以资次考第为据,不问贤良德行。吏部侍郎虽有识人之明,欲破格用人,却遭小人谤议。长此以往,庸才当道,贤愚不辨,国家何以兴?百姓何以安?”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选官制度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他引用汉宣帝之言,强调良二千石(即郡守、刺史等地方长官)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以此激励帝王深思。

“臣有一计,虽鄙近不足道,然愿陛下兴念,与明宰相共图之。愿陛下能深谙刺史、县令之选,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如此,则天下之人稍得安宁,陛下之圣德勤劳,亦得百姓之心矣。”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改革的期待与对国家的忠诚。他相信,只要帝王能重视基层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国家就能走向繁荣与安定。

于是,这位忠诚的臣子继续跪伏于地,等待着帝王的回应。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与信念,相信自己的话语能够触动帝王的心弦,为国家的未来带来一丝光明。

人机

臣闻天下有危机,祸福因之而生:机静则有福,机动则有祸,天下百姓是也。夫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而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也。故曰人不可使穷,穷之则奸宄生;人不可数动,动之则灾变起。奸宄不息,灾变日兴,叛逆乘衅,天下乱矣。当今天下百姓,虽未穷困,军旅之弊,不得安者,向五六年矣,夫妻不得相保,父子不得相养。自剑以南,爰至河、陇、秦、凉之间,山东则有、青、徐、曹、汴,河北则有沧、瀛、恒、赵,莫不或被饥荒,或遭水旱,兵役转输,疾疫死亡,流离分散,十至四五,可谓不安矣。幸得陛下以仁圣之恩,悯其失业,所在边境有兵战之役,一切且停,遂使穷困之人,尚得与妻子相见,父兄相保,各复其业,获以救穷,人心稍安,殆半年矣,天下可谓幸甚。愚臣窃贺陛下得天下之机,能密静之,非陛下至圣大明,不能如此也。愚臣今所以为陛下更论天下之危机者,恐将相有贪夷狄之利,又说陛下以广地疆武为威,谋动甲兵,以事边塞,陛下或未知天下有危机,万一听之,臣惧机失祸构,则天下有不可奈何也。诗不云乎:「人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故臣愿陛下垂衣裳,修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天下之人,务与之共安,然后使遐荒蛮夷,自知中国有圣人,重译而入贡,愚臣窃以为当今天下之大计也,伏惟陛下念之。近者隋炀帝不知天下有危机,自以为威德广大,欲建万代之业。动天下之众,殚万人之力,兵役相仍,转输不绝,北讨胡貊,东伐辽人,于是天下,百姓穷困,人不堪命,机动祸构,遂丧天下。此是不知天下有危机,而信贪佞之臣,冀收夷狄之利,卒以灭亡者也。隋氏之失,可以殷鉴,岂不大哉!伏惟陛下察之。国家所伐吐蕃,有大失策,中国之众,半天下受其弊,然遂事不谏,当复何言?陛下不以臣愚,刍荛可采,一赐召臣至玉陛,得以口论天下,幸甚。

臣子昂言:臣本下愚,未知大体,今月十六日,特奉恩敕,赐臣纸笔,遣于中书言天下利害。天之降命,敢不对扬?而孤负圣恩,万一无补死罪死罪。谨率愚见,封进以闻,尘听玉阶,伏阙累息。臣子昂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陈子昂的这番肺腑之言,充满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与对圣上仁政的颂扬。他首先阐述了“天下有危机,祸福因之而生”的哲理,强调社会的稳定与百姓的安宁是国家福祉之基,而动荡与穷困则会引发种种不幸与灾难。

接着,他详细描述了当前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从饥荒、水旱到兵役、疾病,无一不使得家庭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然而,他亦感激陛下以仁圣之恩,暂停边境战事,使得百姓得以暂时喘息,恢复生计,人心稍安。这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但陈子昂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安不忘危”的道理,因此更加忧虑的是将相之中或有贪恋夷狄之利者,可能会怂恿陛下以武力扩张疆土,重蹈隋炀帝之覆辙。他引用《诗经》之语,劝诫陛下应行仁政,修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安天下。他认为,唯有如此,方能使蛮夷之邦心服口服,自愿归顺,此乃治国之大计也。

在提及隋炀帝之失时,陈子昂更是痛心疾首,他以史为鉴,告诫陛下切勿重蹈覆辙。他提到国家征伐吐蕃的决策或有大失策之处,虽已成往事,但教训深刻,不可不察。

最后,陈子昂表达了自己虽才疏学浅,但蒙受圣恩,得以进言天下利害的感激之情。他深知自己言辞或有不当之处,但仍愿尽己所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他的忠诚与勇气,令人动容。

整篇奏疏情真意切,逻辑严密,既体现了臣子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也展现了其深邃的政治洞察力和治国理念。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更是对君主仁政理念的强烈呼吁。

在这篇奏章中,陈子昂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对当时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他的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字字珠玑,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位年轻官员的远见卓识与担当精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屈尊归来朕的皇后娘娘三国:神将养成系统醉说二十四史崇祯大帝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异世权谋:重生智者无敌三皇子,我狂一点怎么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