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点头赞叹道:“凿石为墩,伐木为桥,此皆就地取材,免桥材搬运之苦,路桥短日内即可造就,难得。”
又指着那些桥孔道:“桥高九尺,墩隔丈五,无水涨桥毁之忧,且辅以日常清淤,可保军民风雨无阻。”
他又踩踩桥面,那是用附近山林中的大树整棵刨削制成的,便对马庆道:“草木有固土之益,伐木为桥,不可取道路两侧坡上之木。”
马庆答道:“谨记丞相之命,此间长木,皆为后坡所采,且俱留其根系,或者再发新芽。”
再往前走,道路便挨着山坡前行,诸葛亮看到,路的靠山一侧,都建有宽深的排水沟,每隔一段距离,在路基之下,还建有一个个的排水孔道与排水沟连通,此时有山水顺着排水孔流出来,再由延长的孔槽注入斜水,没有对路坡形成冲刷。
道路的路面,路侧的坡基和排水沟,都用水泥糊上了。
马庆又介绍:“承皇帝圣言,此水泥为简易土法水泥,强度不足以造桥筑坝,亦硬比砂石,且耐水蚀,可保基路面无惧水患。”
诸葛亮点头,这些他知道,看着那排水沟和排水孔建造和布局,非常合理。
再往前走,便见到了一处小河顺山势倾注而下注入斜水,一座石拱桥正在紧张的建造之中,而在石拱桥上方位置,有一道旧桥,是在两块山石之上,搭了一段木排供行人通过。
新路暂到此为止,将军丁咸上前:“丞相。”
诸葛亮示意他领军前行,自己和卫队留在这里继续视察施工。
丁咸大军走上了以前的老路,那明显就比新路窄了许多,本来可以两辆马车并行的路面,现在都需要人推着车缓缓小心前行了。
营桥郎上来参见诸葛亮,顺便介绍这道石拱桥:“丞相,此桥跨度略大,本来要等钢筯运到,扎好桥架以后再填以砂石水泥,但是后面有消息说,钢筯的产能有些供应不够。马将军重新设计,把桥的位置稍微向外移动,加大桥身长度,但改成双拱桥,这样的话,总的过洪量不变,单个桥拱的宽度又可以减少,就可以不用钢筯了,直接垒石头,互相嵌合就可以保证桥体强度了。”
马庆又接着道:“此桥经此一改,却也增加了工程量,只因位置变动,需两端增设引桥路面,远离了此前适应顺山筑路之计。”
诸葛亮看了看拱桥,现在的桥墩被设计在支流的中间位置,按道理就增大了支流带来泥石对桥体的冲击危险,但是他们把中间桥墩建成了尖头形,如果遇上山洪暴发带来大石冲撞桥体,肯定会被尖头顶向两侧,桥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他们甚至还在离桥墩尚有七尺之距的位置,又增加了一个尖形石墩,那又先行对桥墩有了一层保障。
这非常合理啊!虽然增加了施工量,但节约了钢材,保证了进度啊,忙对马庆和那位营桥郎道:“因地制宜,因材施工,此计可嘉!诸君巧思,当予全军共参。”
又欣赏了一会,诸葛亮还在感叹,杨仪提醒一句:“丞相,天色已晚,宜速赶路,于天黑前抵达五里坡安歇。”
褒谷和斜谷,其实就是一个山谷就两个出口,褒斜道并不需要翻越秦岭山脊,而是在低处的五里坡相连。
五里坡,那里也是要加筑关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