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了木盆,一家三口和两个孩子洗把手,然后落座开饭。
这两个孩子平时没吃过几顿好菜,一开始几乎是埋在碗里吃,这又把马越儿子给看呆了。
“不要急,别噎着。”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了解李瑄家的情况。
李瑄家是世袭锦衣卫的军户,娘在生妹妹的时候死了,爹前年一场大病也走了。李瑄还小,没到年龄就不能接职,领不了米粮,家里又没啥亲戚投奔,全靠爹的同袍和胡同里的邻居接济。
听完这些,马越看了一眼老婆,吴霜瞬间明白什么意思,然后点点头,于是马越对李瑄说:
“以后你们兄妹就跟我们一起住吧!我们凑一家,以后喊我们叔、姨,这是弟弟。”
李瑄正扒着饭,听到马越的话一愣,不敢相信的把碗放下,看着马越夫妻面带微笑看着他。
马逸在一旁出声:“哈哈,那不我就有妹妹了?”
李瑄一把将妹妹拉下桌,两个人咚得跪在地上,给马越夫妻俩磕头。
吴霜吓了一跳,连忙下桌把两个孩子拉起来,摸着李玲儿的额头,“傻姑娘头都快磕破了。”
继续吃饭聊天,就把胡同里的基本情况都打听清楚了。这胡同里原本二十三家,祖上基本都是军户、匠户出身,现在大多还是靠吃朝廷饭生活。马越这院原本的主人是早些年因功外放才把房子卖了。
马越还知道了一些坊里的规矩。比如隔一段时间每家要出人守夜,搞防火防盗巡查,如果不愿意亲自去,可以出钱找人代替。这种没有手机电脑打发时间的通宵夜班马越现在可受不了,这又要一笔开销呀。
饭吃完,没等马越动手,李瑄就主动收拾起碗筷,李玲儿也在帮忙。
马越对儿子说道:
“学学哥哥妹妹,要帮着做家务知道吗?”
收好碗筷,马越和李瑄一起到他家去看看。
李瑄家是个一进连倒座房都没有的小院,房子年久失修,屋顶破碎的瓦片都没换,屋里真是家徒四壁,能卖的都卖了,窗户纸都没有一张完整的。
只有正房还算好点,两个孩子睡在一个炕上,床单已经看不出原有颜色,但是干干净净,估计平时有胡同的大婶帮忙收拾清洗。
“还是搬到我们院子来住吧。我们家人少,阿姨弟弟胆小,人多晚上一起能壮壮胆。”
于是一起卷起铺盖,搬到这边的东厢房里,再把仅有的一点柴、水都拿了过来。
当天晚上,马越做了个梦,梦到一家人回到现代,这小院的产权居然还是自己的,一家人高兴得睡不着觉。
第二天早上,把食盒碗碟还给酒楼,五个人吃完早餐一起逛街买点生活用品。
东直大街的两侧各色店铺林立,一路买了蚊帐壶盆桶,给两个孩子各买了几身衣服。因为要开火做饭,还买了米面菜肉油盐等食材调料。买的东西多,提不下,雇了个推车跟在后面,还预定了几担水、柴中午送到家里。
回家的时候路过酒楼,边上有个点心铺,买些糕饼当零食。
让孩子们先尝了几块,李玲儿打小没吃过啥糕点,小心翼翼的捧着一块小口小口的细嚼慢咽,一点碎末都给舔干净。
马越吃了一块感觉味道还行,干脆又包了二十一份,当给邻居们的见面礼,初来乍到的,总要讲讲礼数,中国人讲究远亲不如近邻嘛。
满载而归,先把东西放好,提着糕点让李瑄带着一家一家拜访,让两口子好在邻居们面前认个脸熟。
这个点胡同的男人们都上班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孩子,如果不是李瑄带着还真不好上门。
第一个拜访的是住在斜对面的冯大伯家,听说这冯大伯还是锦衣卫小旗,在胡同里最为位高权重。大婶姓陈,据李瑄说很是泼辣的性格,但为人非常良善,兄妹俩亏得她的照顾才没过苦日子。
“两个孩子以后跟我们一家吃住,会把他兄妹当侄儿女对待的。”
“碰上好人家了,以后有啥要帮忙的招呼一声。”
冯小旗隔壁的是杨秀才家,秀才当私塾先生上门授课去了,秀才家的韩娘子很贤惠,兄妹俩的衣被都是她缝补。韩娘子与吴霜年纪相仿,所以两人一见如故,相约串门。
花了半个多小时把二十一家都跑到,这才回到家开火做午饭。
马越在李瑄帮助下开始淘米洗菜,这洗菜淘米的水不能浪费还得留着洗碗。
这年头灶台生火是用火镰,马越可没时间慢慢练,直接拿打火机点着,让李瑄还以为是在变戏法。
鼓捣了快一个半小时,才搞出一荤二素一汤。如果每天都在忙做饭这个事,几乎没有时间干别的。
马越从心底发出怒吼“我不是来北京当家庭主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