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风雨人生之苦难与期盼 > 第十章

第十章

第10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赶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集市比过去扩大了不少,处处都熙熙攘攘,笑声、打招呼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响成一片,整个县城都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李文翰挑着小麦去了收公粮的粮库,李老太太和赵金芳领着大柱、二柱在集上悠然自得地逛来逛去。

一个卖烧饼的一看李老太太领着孙子走了过来,特意冲着大柱兄弟俩喊道:“火烧!新出炉的火烧!”

大柱和二柱都不约而同地瞅了瞅火烧,然后拽了拽李老太太的衣襟。

乡下人赶集,有的人喜欢吃油饼和豆腐脑、有的喜欢吃火烧、有的喜欢吃包子、有的喜欢吃锅饼或者焖饼、有的喜欢吃凉粉。虽然小吃很多,其中吃火烧的人最多。金县的火烧是空心的,外皮很薄,鼓溜溜的。加上两面都有芝麻,吃起来又香又脆。除了此以外还有一种特殊地吃法,花上五分钱或者一毛钱买二两酱驴肉夹在火烧里,那味道的确是天上难找地上难寻,难怪人们都把酱驴肉比作天上的龙肉,吃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

李老汉在世的时候,每次赶集都会给孙子买火烧吃。这两年,李家因为生活困难不仅很少赶集了,即使赶集也都绕过卖火烧的。之所以绕着走,不为别的,一旦孩子要吃火烧,买吧没有多余的钱,不买吧,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心里都是啥滋味可想而知了。李老太太一看两个孙子的神态就立刻明白了,走过去对卖火烧的说来两个火烧,里面多加点肉。

“大娘,两个恐怕不够吧,您不吃一个?”卖火烧的想趁机多卖几个。

“俺年龄大了,牙口不好就算了。先买两个给孩子吃,如果不够吃完了再买!”

卖火烧的把两个火烧塞满肉后递给了李老太太。李老太太付了钱后对孙子说:“吃吧,今天奶奶做主,你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别撑着就行!”

大柱和二柱接过火烧就一口接一口地吃起来。李老太太和赵金芳一看哥俩吃的那么香甜,就像还上了多年的欠债一样特别开心。

快到中午的时候,李老太太和赵金芳去找李文翰,正好李文翰也在找她们,李老太太问价钱怎么样。李文翰高兴地说,因为咱家的小麦上得实成,比别人多卖了一分钱。

一家人一边唠嗑一边往回走,当走到一家烧鸡店的时候李文翰站下了,心想:母亲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了还债不仅没黑没白的干活,而且省吃俭用,舍不吃舍不得喝,不但瘦了,而且头上也添了不少白发,无论如何也得给母亲补补身子。赵金芳知道丈夫在想啥,她也早就有这样的打算。

“他爹,过去过麦的时候,年景好生活富裕的时候,那年不买十斤八斤的肉。前两年没钱没办法,现在有钱了,娘年岁也大了,俺看这烧鸡挺好的,买一只大的,让咱娘也敞开地吃一顿。”赵金芳说道。

“文翰家,娘吃不吃都行,你和文翰再大,在娘的眼里也是个孩子!这两年,一日三餐,你和文翰除了菜饼子就是稀得能照见人的粥,干干巴巴地熬了一年多了,眼下好歹有点钱了,不能再这样磕打你俩了,何况你还有身孕!你们不吃娘能吃得下去吗!就买三只吧,让孩子也解解馋!过麦了,咱不图吃,图个高兴和吉庆!”

李文翰买了三只最大的烧鸡,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时间从来不等人,夏日不知不觉地走了,秋天又回来了。没几天,一望无边的鲁西北大平原上好似下了一场大雪,白花花的棉花一眼望不到边。李老太太和赵金芳见天笑呵呵的,白天忙着摘棉花、晒棉花,晚上吃了饭就挑棉花,一直忙到小半夜才睡觉。大柱兄弟俩也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连蹦带跳地跟着下地。到了地里,除了有一搭无一搭地拾棉花,再就是在地头的棉花堆上滚过来滚过去地嬉笑打闹,玩累了或者腻歪了,就躺在棉花上睡觉。

一天快到中午的时候二柱睡着了,大柱觉着没意思,给弟弟盖了一件衣服,就跑过去帮奶奶和母亲拾棉花。

大柱格外喜欢蝈蝈,忽然前面传来一阵蝈蝈响亮又清脆的叫声,不由得一阵欢喜,就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尽管他小心翼翼还是被蝈蝈发现了,只见蝈蝈长长的后腿一蹬,就不见踪影了。大柱在棉花丛中钻过来钻过去地寻找,不仅弄得满头大汗,而且,手还被带有小锯齿的棉花叶子刮破了。

“你瞧瞧这孩子,从早到晚地跑啊跳的也不知道累!”李老太太看了看孙子欣喜地说。

“再也没有比他淘气的了,人家的衣服都穿两三年,他倒好,不到两年就坏了!”

“人们都说淘气的孩子有出息,俺就喜欢俺孙子淘气的样子!没准,俺孙子真像算命先生说的那样有出息呢!”

“如果将来真的有五个小子,也都像他一样淘气,光伺候他们恐怕都伺候不过来,其他的啥也干不了了!”赵金芳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心里很高兴。又冲儿子喊道:“大柱,赶快回来!你要是把衣裳刮坏了,晌午就别吃饭了!”

大柱好像没有听见继续寻找蝈蝈,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蝈蝈逮住,双手捧着蝈蝈跑到李老太太跟前兴高采烈地说:“奶奶您看,俺抓了一只蝈蝈!”

“好大的一只蝈蝈!来,奶奶把它包起来,等会儿你爹回来,让你爹给你编一个小蝈蝈笼子,把它装笼子里,好好养着!”李老太太边说边揪了几片棉花叶把蝈蝈包好后又对大柱说:“大柱,人一辈子最大的事就是读书,只有读书能长学问,有学问才能干大事上,才能过上好日子!你很快就要去上学了,等上了学,要把抓蝈蝈的劲头用在读书上,好好读书,读好多好多的书,将来好做大事,记住了?”

“记住了!”大柱爽快地说。

忽然,田间的小路上传来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歌声,唱歌的不是别人是李文翰。别看李文翰是个庄稼院里的人。可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不仅歌唱得好,还会唱京剧。只见他一头挑着干粮一头挑着水,兴高采烈地朝棉花地走来。

“文翰打小就爱唱歌,自打你爹过世后,心情不好就不再唱歌了。如今饥荒快还清了,心情比过去好了,又开始唱歌了!”李老太太高兴地对赵金芳说。

“娘,俺不会唱歌,俺要是会唱的话,一定给您唱一只歌给你听!”赵金芳也很高兴。

“唉,咱娘俩都没有念书的福分,一天书都没念。老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定要让他们去上学,别耽搁了他们的前程!”

“娘,俺早想好了,不管将来的日子咋样都要供孩子上学,绝不能让孩子和俺一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一辈子都是睁眼瞎!”

“娘,吃饭了!”李文翰喊道。

“文翰家,晌午了,别干了吃饭去!”李老太太看了看日头说道。

“看着这满地白花花的棉花光顾了高兴了,还真把吃饭的事忘了,您一说吃饭俺还真觉着有点饿了!”

李老太太和赵金芳来到地头上,像往常一样,一家人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李文翰先给母亲倒了一碗水,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馒头和一盆菜放在了母亲面前。

“娘,吃吧。”

“娘还是吃大饼子吧,把馒头给孩子吃!”

“娘,您看您又舍不得吃了!咱现在不是头两年了,想让您吃个馒头都办不到。您虽然不在乎,可当儿子、儿媳妇的心里能好受吗。咱眼下虽然还不是很富裕,可也过得去了。您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您身体好是俺两口子最大的福气,俺如今啥也不盼了,就希望您身体健康!您一定要把身体保养得好好的,将来好看重孙子!”

她知道,谁不吃都行,就是不能亏了老太太的两个孙子,就把一个馒头掰开后给大柱和二柱各自一半。“要是不给你俩吃,您奶奶肯定也不吃,你俩也吃馒头吧。”赵金芳又给老太太拿了一个馒头。

“文翰家,娘啥也不说了,你也吃个馒头,你要是不吃娘也不吃!”李老太太把馒头塞给了赵金芳。

“好,俺也吃!娘,您年龄大了,不能再这么干了,现在不让您干活您肯定不答应,等拾完了棉花,就不要再干活了,看看孩子就行了。”

“娘虽然不识文断字,可也知道老人们常说的那句知足者常乐的话,如今娘已经有两个孙子了,眼看就三个了,娘不仅高兴也知足!人如果心情好,干啥都不觉着累。何况娘的身体还算壮实,不让娘干活,娘能闲得住吗。干点活,一来帮帮你们,二来多活动活动身子还能多活两年。娘不多干,再干两三年看看再说!”

“娘,等种完了麦子收完秋,俺就外出打工或拉脚,如果活凑手的话,到年底一定能把饥荒还利索了。”

“日子不是一天就能过起来的,再也不能为了多挣几个钱,连自己的身子都不顾,等收完秋都消消停停歇两天再说!”

大柱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催父亲编蝈蝈笼子。

“爹,俺抓了个蝈蝈,奶奶说,让您给俺编一个蝈蝈笼子,回家把它养起来,爹,您给俺编一个蝈蝈笼子好吗?”

“行,爹现在就给你编。”李文翰到草丛里掐了一把草的梗,一边编蝈蝈笼子一边和儿子唠嗑。“好好养着,它能活到过年。”

“是吗!爹,到过年的时候它还会叫吗?”

“会叫,有的人把它装在小葫芦里带在身上,不管走到哪里它都叫,特别招人喜欢。”

“爹,您养过蝈蝈吗?”

“爹过去不仅养过蝈蝈,还养过鸽子、蛐蛐,连画眉鸟和麻雀都养过。有一年,爹喂了一大群鸽子,数都数不过来。爹还给领头的鸽子带上了哨子,鸽子一飞就嗡嗡地响。那时候有好几家养鸽子的,也都给领头的鸽子带上了哨子,不管多少鸽子在一起,爹不用看,只要听听哨子的声音,就知道有没有咱家的鸽子!”

一提过去,李文翰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的幸福之中,正好一群鸽子从头顶上飞过,李文翰抬起头深情地看着鸽子,直到鸽子飞远了才把目光收回来。

大柱压根就没有想到父亲会养那么多的东西,不过,既羡慕父亲又有些迷惑,不知道父亲现在为什么啥都不养了。

“爹,鸽子多好玩啊,您现在为啥不养鸽子了,哪怕养几只也好啊!”

“不是爹不想养鸽子了,是你爷爷不让养了。”

“为啥不让养?”

“你爷爷说,年青人容易玩物丧志,不是正经事,就把鸽子全送人了。加上咱家出了不少事,爹也没心思养了。现在爹得忙着干活挣钱,那有功夫养那些东西啊。”

“爹,您教教俺咋养鸽子行吗?”

李文翰和赵金芳虽然都不出自书香门第,但是,也不是只知道种地养家糊口的普通农民。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只是不对人说,很多人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而已。尤其是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知书达理有文化的人。而且还知道,孩子能不能成才,不仅取决于书读的好不好,而且教育也起着关键行的作用。一个人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修整他。如果放松管教,一旦长歪了要想再纠正过来就难了。

李文翰对大柱说,爹小的时候,因为咱家穷,没上几天学。即使在上学期间,因为没钱买笔和纸,只能用小木棍在地上练习写字。现在咱们家生活好了,有条件供你们上学了,你们一定要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不能把精力放在养鸽子、蝈蝈上。过去,爹也不明白为啥都要读书,后来才渐渐明白了,国家和社会需要有学问有本事的人,没有学问就没有本事,没有本事就办不了大事,就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要想有本事,就得读书。读书不仅能长本事,还能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才能立志、立身、立言、立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翻过来,不读书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知识的人干不了大事,不可能有大出息。另外,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有胸怀大志的人,都从小就发奋读书。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历尽十年寒窗苦,方能一举成名天下闻。以其中的意思很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有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的。过两年你就去上学了,一定要把心思放在念书上,做一个既爱学习又有刻苦读书的毅力的人,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文化学本领,不然,不可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用的人,受人尊重的人。

“大柱,你爹不是不让你玩,是不希望你贪玩,不要玩物丧志。你不仅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孝顺的孩子,而且还要做一个有志向努力上进的孩子!扎扎实实地学本领,多学本领,为将来做大事预备下足够的能力!”赵金芳说。

“娘,俺知道了。”

接着李文翰就给儿子讲了几个刻苦读书和孝道的故事,大柱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一直静静地听着。从那以后,李文翰夫妇经常从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讲一些礼义廉耻、忠孝仁义、精忠报国、尊老爱幼的古训。因此,一些优秀的文化思想,早早地就在大柱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思想基础。

坐了一会儿,大柱发现奶奶有点累了,就跑过去给奶奶捶背,问奶奶还累不累。李老太太已经走过六十多个春秋,从来没有人给她捶过肩揉过肩,大柱柔软的小拳头轻轻地敲在她的后背上,让她感到特别的舒服,连声说好多了,不累了。

“奶奶,以后俺天天给您捶背!”

“奶奶现在还用不着你天天捶背,你要好好读书,等有出息了,能挣钱了,咱家就不像现在这样困难了,都时候奶奶就什么活都不干了,想吃啥就吃啥、想喝啥就喝啥、想穿啥就穿啥,天天抱着重孙子玩!”

“奶奶,俺一定好好读书学本领,长大了也到县里和大城市里去上班,俺把挣的钱都给您,您愿意咋花就咋花!”

“奶奶能花几个钱,不用把钱都给奶奶,给奶奶多生几个重孙子就行了!”

大柱还不全懂奶奶话里的意思,但是,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不移地志向,绝不让奶奶、父亲、母亲失望,一定要让他们过上有钱人家过的日子。可是,他哪里知道,许多事情都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想做就能做到的,否则世界上就没有遗憾、困惑和悲天悯人了。

夕阳又渐渐地落到了西面的树梢上,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陆续地回家了,田野里渐渐静了下来。

赵金芳和李老太太回到家就忙着做饭。李文翰在院子里归拢已经晒干了的棉花。大柱和二柱在东屋炕上玩蝈蝈,玩了不大一会儿,两个人觉得浑身软绵绵的,往炕上一躺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赵金芳和李老太太很快就把饭做好了,李老太太对儿子说:“文翰,你去看看孩子睡醒了没有,如果醒了就一块吃吧。如果没醒,就让他们多睡一会儿。”

“不用去看了,两个人肯定还没有醒呢,要是醒了,早跑过来嚷嚷着吃饭了。”赵金芳说。

“那…咱们就先吃吧。”

三个人正准备吃饭,大柱迷迷糊糊地进了屋。

“睡醒了?饿了吧,快过来吃饭。”李老太太说。

“奶奶,俺冷。”大柱走到李老太太跟前无精打采地说。

李老太太摸了摸大柱的头,不由得大吃一惊:“文翰家,孩子的头咋这么热啊,是不是着凉了?赶快给孩子煮点姜汤喝!文翰,你快去那屋看看二柱醒了没有!”说完把大柱紧紧地搂在怀里问道:“大柱,还冷不冷?”

大柱有气无力地说冷。

赵金芳慌慌张张地往锅里添了一水舀子水,到橱柜里找了一块姜切了切往锅里一扔,盖上锅盖,往灶膛里一连塞了好几把柴火,然后就呱嗒、呱嗒不停地拉封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四合院:穿成何雨柱,开局就搬家遮天:我有一本绝世武神赤足丽人惊魂之夜:丝袜杀人事件盗墓:开局炼化怒晴鸡开局任意门,拐带神雕当外挂老祖儿子在线抢救魔道众四合院:拳打傻柱,脚踢贾张氏吞噬星空之血衣真神从辟邪剑谱开始横行诸天黑神话西游:从小西天破戒成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