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个个玉米饼子不断在老太太手里成型,桌上面块越来越少,周青便舀了几瓢水倒进大锅里,然后便坐在大锅前开始烧火。
待最后一个面块也变成了玉米饼,老太太擦擦手对周青道:“我烧吧,你忙你的去!”
“我烧就行,你贴饼吧!”
周青拉一拉风箱,灶台里的火呼呼作响。
老太太端着放满面饼的篦子站在大锅前,拿起一个玉米饼,啪一声就糊在锅壁上。
玉米饼贴在大锅里面,离着里面的水好几公分,然后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随着啪啪声不断,大锅里面一圈一圈面饼贴满,足足贴了二十多个才结束。
“乖孙儿,好嘞,忙你的去吧,啊!”
老太太把大锅盖盖上,又开始催促周青出去。
周青摸清了老太太的脾性,不和她争执了,答应一声便起身离开,回自己屋里继续写接下来的稿子。
……
三天后,周青起了一个大早,骑车前往县城。
云山县位于周家村西北方向,青石镇就夹在中间。
县城到镇上其实是有公交车的,但一天才两趟,早晨中午各一趟,还一点都不准时。
一次一元的乘车价格,也让很多人对此敬而远之,宁肯自己骑车去县城,反正也就是费点时间。
但毕竟车辆稀少,十里八村的人来镇上,总能挤得车里满满当当。
周青是不打算坐那公交车的,印象中原身跟着周蓉蓉也坐过两次,不说人挤人,车里面的味道也实在是不好闻,甚至于车座上都有小孩子抹的屎,干在上面也没人清理。
想想这段回忆,周青宁肯腿着去都不会去坐那车的。
一路都是沙土路,到处都是车辙土坑。
这条路周青已经来往过不知多少回,以前都是带着周蓉蓉,带人骑车两个多小时,最后累的跟孙子似的,如今只有自己,简直风驰电掣。
刚开始时路上都看不到人影,待骑了半小时后,路上的人就渐渐多了起来。
除了骑车的,还时不时能看到赶着驴车去县城的。
有驴子骡子来往的路上,自然就少不了背着粪筐的拾粪人,和以后的铲屎官不同,这些人捡拾驴子骡子的粪便,是为了沤粪捂肥料。
路两边的杨树槐树郁郁葱葱,田间种满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一座座村庄散布其中,处处鸡鸣狗吠。
待跨过一条小河,云山县县城就进入视野中。
此时,路上已经有点车水马龙的感觉。
对于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能来城里玩,大概就是童年中最奢侈的一件事情了。
云山县县城不大,城区长宽均不过两公里多些,人口不到3万。
据说故城是于北宋年间所建,解放前夕损毁,待雄鸡一叫天下白后,拆除故城建新城,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整个城区分为东南西北四街,南北主干道名为文化路,东西主干道为交通路。
周青此时就站在北街城区,文化路最南头,面前是云山县正南门。
汇入人流,踩着脚下的沥青路,穿过刻有【云山县】三个字的碑楼,周青进入县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