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果然向朱小戒提了这个问题,你是今天当事人,请问如何处理贺兰敏之?
朱小戒,面对武则天提出的关于如何处理贺兰敏之的问题,做出这样回答:
“天后,贺兰敏之的行为确实令人发指,他不仅欺负了太平公主,更是对皇家的威严和朝廷的律法造成了极大的挑战。然而,臣认为,在处理此事时,我们需要谨慎而明智。
“首先,我们不能仅凭一时的愤怒和情绪来做出决定。贺兰敏之虽然有过,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他背后的势力和影响。若轻易处置,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其次,臣建议我们先暗中调查贺兰敏之的所作所为,收集确凿的证据。这样,在处理他时,我们才能有理有据,让众人信服。
“最后,臣认为,我们应该根据收集起来的贺兰敏之的具体罪行和情节,来做出公正而合理的裁决。若他罪大恶极,自然应该严惩不贷;但若他还有改过自新的可能,我们也可以考虑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总之,天后,处理贺兰敏之之事,我们需要谨慎、明智、公正。这样,才能维护朝廷的威严和律法的公正,也能让众人信服。”
朱小戒恭敬地对武则天说道:“天后,臣认为具体行动只需一条,那就是请您下一道旨意。旨意内容可让贺兰敏之在伤势痊愈后,第一时间前来见您。臣料想他不敢轻易抗旨,而在见您之时,若太平公主能在旁陪伴,那么太平公主便有权有理给予他应有的惩罚,甚至打死都可以。如此一来,公主出手,天下人便无人敢说不对。”
“此外,如果他伤愈后并不来见您,而是选择到其他地方闲逛,那便是抗旨不遵,我们至少可以让他尝尝牢饭的滋味。这样一来,他唯一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继续称病一直呆在荣国府内。这样,他既不会对太平公主造成威胁,又便于我们进行监视。”
武则天看着眼前的司马承桢和朱小戒,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赞赏之情。她深知司马承桢的道法高深,而朱小戒作为他的徒弟,也展现出了不凡的才智和谋略。
“果然名师出高徒,司马卿家,你的徒弟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武则天的声音中透露出对朱小戒的赞赏,“走了老的,留下小的也行。朱小戒,你要继续努力,不负你师父的期望。”
司马承桢闻言,心中也感到一阵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徒弟已经逐渐成长,能够独当一面了。他向武则天行了一礼,表示感谢,然后转身对朱小戒说道:“小戒,你要记住天后的教诲,继续努力修行,为朝廷效力。”
朱小戒点头道“师父,天后,臣定当铭记在心,不负期望,为朝廷效力,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次日,洛阳城中,阳光和煦,微风轻拂。洛桥之东,一场盛大的饯行宴会正在筹备之中。武则天特命秘书省给事中李峤为司马承桢送行,以表彰他对朝廷的杰出贡献。
宴会之上,李峤举杯向司马承桢敬酒,言辞恳切:“司马道长,您为朝廷效力,道法高深,功绩卓著。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愿您一路顺风,早日归来。”
司马承桢微笑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环顾四周,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然后,他转身对朱小戒说道:“小戒,为师即将离去,有一事要告诉你。南方有一位半仙之人正往洛阳而来,我此行也是为了避其锋芒。”
朱小戒闻言,心中一惊。他知道,师父口中的半仙之人,必然是非同小可的存在。他连忙问道:“师父,那位半仙之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要来洛阳?”
司马承桢摇了摇头,神秘地一笑:“时机未到,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但你要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你的道路还很长,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说完,司马承桢再次举杯,向众人告别。然后,他转身踏上了前往天台山的路途,留下了一个潇洒而神秘的背影。
景云二年(711年),睿宗李旦令兄长迎司马承祯入西京长安宫中,问以阴阳术数和修身治国之事。司马承祯以老子无为之意进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无为之旨,理国之道也。”阐述了顺应自然的无为之旨和身国同治的道理,睿宗听后深表赞许。
唐玄宗深信道教,在唐代帝王中,与司马承祯关系最为密切。他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道教发展,使道教进入全盛时期。首先,提高道祖老子的地位,尊《道德经》为诸经之首,亲为之作注,颁行全国;数次给老子封爵加号,以至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司马承祯于王屋山羽化,享寿89岁。玄宗封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司马承祯有弟子70余人,不乏道门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