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今六岁了,世间常言男女七岁大防。但她阿娘是镇国长公主,已开创了女子领兵的先河,又以女子之身置身朝堂。如今百姓家对女子的清规也不算太严,有些家里也叫女子读书了。山为深感长公主之不易,又见阿萌机敏伶俐不下其母,甚喜之,便当做个吃茶小友。
阿萌听闻长公主唤她,忙将写完的拜帖放好晾干,吩咐她的小丫鬟澄橙一会儿送去。换了身衣裳,去了长公主的院子。
长公主见了阿萌,招手叫她过来,说道:“你皇舅舅下了旨意,待娘亲病好了我们便要回山海关。娘亲今日觉得身子尚可,便想着出京了。算来还要规整三五日,你有什么交好的小姐妹要见一见的便吩咐观棋置办宴席,其他姐妹们也要书信一封告诉人家。还有山为道长,道长喜静,偏和你倒说得来,你竟是亲自去一趟吧。”顿了顿,长公主又说:“今儿且替我递牌子进宫,见一见你皇祖母。只说我身上略好,但还是无力起身,进不得宫。”
阿萌重复一遍,一一应了,见长公主没有别的要交代,忙行礼退下。使人递了牌子,阿萌换了身郡主份例的衣裳,进宫去了。
阿萌进了宫门,便有小太监抬了轿子送她去太后住的寿康宫,正闭目养神间,听见轿外有个娇嫩女声问:“轿子里是何人?见了我们娘娘竟不行礼。”
阿萌没动,只听外面的小太监陪着笑回答:“回敬妃娘娘,轿子里是镇国长公主府的小郡主,奉召入宫陪伴太后娘娘的。”
那边没了动静,良久一个温和的女声说道:“原是小郡主来了,圣人曾说过,小郡主除了太后、圣人及皇后娘娘,其他人是不必拜见的。青花,走吧。”
阿萌扶了扶鬓边的宫花,亦出声:“敬妃娘娘安好,慢走。”
轿子又行起来,阿萌默数着数字,片刻便平静下来。敬妃是世家之首,琅琊王氏的女儿。闺名唤做王静娴,水沐登基时为安抚世家,选了琅琊王氏家主一脉的嫡次女王静娴入宫。王氏这一代的五公子王政一向有才名,因此在先皇时期曾被王家塞进北伐大军中镀金。偏那王政是个绣花枕头,只会纸上谈兵又贪生怕死。官拜将军领兵打仗的,见北狄大军攻来,竟临阵脱逃,自己撤回了城门,扔下四万大军群龙无首,若非当时的副将英勇,临时领兵拼死反抗,这四万人便都要交代到边城了。
后长公主奉先皇手御斩了王政祭旗,消息传回来琅琊王氏怒不可言,梁子就是那时结下的。
世家大族根深蒂固,手持权柄,买官卖爵。先皇曾起意打压,偏生朝堂上寒门子弟甚少。即便开了几次科举,选中的进士里也多是官宦人家。山为曾对她讲过,寒门难出贵子,不单单是因为寒门学子还要操持家务养家糊口,更因为他们无法遇上名师、学习更多的书籍。因此从教育上就落后了世家子弟,考试时自然更加吃力。
阿萌听了深以为然,时常将自家的珍藏孤本、典籍使人拿去书肆,请人抄录。孤本还拿回来,抄录本却可让穷苦书生免费借阅,抄录、翻刻均可,只不许拿出书肆,只能在书肆看。山为听闻,大赞阿萌大方,因也时常抄录奇书孤本,叫人拿去公主府外面的书肆,两人志同道合,关系更觉亲近。
及至到了寿康宫,阿萌从轿子上下来,就见太后身边的竹溪姑姑在宫门口等着。